29.大朝会
大夏与每日上朝的青国不同,每逢初一十五,才有百官觐见的大朝会。
平日里的政务多交由六部处理,六部处理过后再送到相府与皇宫进行审阅。
今日便是朝会的日子。
每逢朝会,天还未亮时百官便须得早早起身,借着星光和家仆手中灯笼,披星戴月地出现在京城主道上。
本朝早有规定,非特殊者不可在朝会时骑马,故此大道上几乎都是单驾马车。
宫城的正门平日里是不开放的,但朝会时例外。在此下马并粗略搜身的百官三三两两地结伴,沿着御道向承天殿走去。
忽地,人群中掀起了一阵子窃窃私语声,原来是久未出府的宰相刘仁奎到了。
一架有些破旧的马车旁,刘仁奎整了整身上的官袍,神情严肃地跨过了宫门。
早有两人迎上前来,为首那人一身华贵蟒袍负手前行,一副傲气模样,正是前日回城的蜀王李谋。
李谋身后,还有一朴素打扮的高大武官随行,却是个从未见过的生面孔。
“刘大人,别来无恙啊?听闻刘大人前些日子身子似有不是,但今日一见,刘大人面色红润,想必是已然痊愈了啊!”
蜀王率先行礼,刘仁奎微微拱手回礼,微微有些凹陷的眼睛看了一眼蜀王身后那同样行礼的武官,
“承蒙蜀王殿下垂问,老夫已然无恙。不知殿下拦下老夫有何见教啊?”
蜀王连道不敢,平日里骄矜的模样却是半分也无。借着两人寒暄的机会,一直藏在蜀王背后的赵恪打量起这位堪称传奇的三朝老臣来。
这宰相,年过六旬却还看起来精神抖擞,眼窝凹陷但眼神却深邃坚毅,脸颊上有几处浅浅的老年斑。他鬓发微苍,胡须已经花白,露在外面的手上皱纹横生,身上的官袍却整洁如新。
赵恪隐蔽的打量动作并没有藏过刘仁奎的双眼。寒暄间,他突然出声问道:
“老夫观蜀王身后这位将军身形雄壮,气势非凡,应该并非无名之辈。但恕老夫眼拙,还未看出这位是……”
“是本王的错。”蜀王一拍额头,亲热地拉着赵恪胳膊介绍道:
“这位是新晋泾阳县男赵恪,官拜游击将军。”
“哦?”胡须微微颤动,刘仁奎眯眼看着面前正在行礼的青年,“原来是烧粮退敌的赵将军。看来老夫确实上了年纪,老眼昏花,还望赵将军莫要怪罪。”
“刘大人言重了。”赵恪同样连道不敢。说话间,一声钟声响起,代表着此时百官应该加快脚步前往大殿。
“那我等便先行一步了。”蜀王领着赵恪离开,站在原地的刘仁奎捋了捋胡须,面上颇有些沉重之意。
昨日醉香楼发生的事自家长孙已经详细地复述了一遍,在那种情况下,长孙的应对不算出错却也不算出彩。
对于相府来说,确实不能让蜀王去就藩。但这件事里,最急的并非是他刘仁奎,而是大殿里那位陛下。
说到底,蜀王昨日不过试探而已,但长孙表现得过于急切了些。
不过倒也无伤大雅,儿孙辈间的承诺,在大事上做不得数的。
只是今日蜀王来者不善,朝会怕是多有波折啊。
想到这里,刘仁奎叹息一声,这才缓缓迈步走向大殿,悠闲的姿态与那些匆匆赶往殿内的官员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虽然第一声钟响已经过了些时候,但代表百官应已到齐的第二声,在刘仁奎入殿之前是不会响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