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父债-第2/6页
    
    张良白起也肃然起敬,互相道:“他怎么谁都认识!”
    那领路的小吏恭敬一拱手:“公子,到了。第三间就是。”
    说毕告辞离开。
    王放扶罗敷下车。张良白起互相唏嘘了一阵,见四处并不热闹,也大胆跟在后面。
    许久没见到大汉民间风俗景色,俩人左顾右盼。
    眼前一排低矮砖房,是相邻县衙的一个小院,里面大约都住着孤寡老人。有些门口放着尿盆便盆,还没来得及倒。那气味不是太好。
    院落虽小,房屋虽旧,那院子门口却竖着个匾,冠冕堂皇几个大字:敬老恤贫。
    不得不说,论沽名钓誉,构建声名,平乐县丞的确有一套。
    王放不禁叹息感慨。如果当时就知道,那位知晓关键线索的织工,就住在此处……
    不过天下诸事,大抵是没有捷径的。若不是他兢兢业业,马车转遍了洛阳的大街小巷,遇上刘太宰,被他巧言坑去不少吹絮纶,却又因祸得福,反而让罗敷的织品在洛阳打出名气,传到昙柯罗耳朵里,再把他们邀去白马寺,认识了张良白起……
    一环一环,缺一不可。若非经历了这许多辛苦,今日如何能精准降临,直接找到织工的家门口?
    粗麻布帘掀开,室内一片昏暗。
    罗敷朝身边三人做个止步的手势,门口朗声叫一声“打扰”。
    既是跟老太太打交道,她当仁不让。否则几个大小伙子一股脑拥进去,吓着老人家。
    听得里面轻轻“嗯”一声。她掀帘进去,扑鼻闻到一股淡淡的老年人的腐朽味道。
    一个满头银丝的老妪,背冲她箕踞而坐,围着个火盆烤火。
    罗敷轻手轻脚,抱过一团竹席,铺在她身边,跪坐下去,悄声叫:“钱阿婆?”
    钱媪慢慢转头,双目浑浊。半天,似乎才看到,屋子里多了个人。
    罗敷心下惴惴,实在不知,老人到底还能不能看见,脑子是清醒还是糊涂。
    好一阵寂静。突然,钱媪开口,吼道:“不热!”
    罗敷和外面王放同时吓了一跳。
    钱媪用手敲着火盆边缘,大叫:“不热!冷!添炭来!”
    不用说,是把她当成前来侍候的仆役了。
    春寒料峭,气温本不甚热。罗敷年轻人爱美,已经换了薄衫;但老年人怕冷,还是厚厚的穿了好几层。那火盆也只是温温的,没有烘烤出太多热气,更不见一星火光。
    罗敷探头出外,轻轻吩咐王放:“去添点炭来。”
    三个小伙子连忙分头劳动。发现每户老人门口都有个小竹篮,里面少量木炭屑,想必是一天的“份额”,都已用完了。
    平乐县丞想博个“敬老爱老”的声名,却舍不得花钱。
    屋子里,罗敷无奈笑,耐心说道:“叨扰老阿婆,木炭马上给你取来。妾不是仆役,是洛阳来的客人,我……”
    半句话没说完,钱媪突然双眼圆睁,双手发抖,颤颤巍巍就像站起来。罗敷连忙扶住。
    “阿婆……怎么了?”
    钱媪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慢慢现出恐惧的神情,手脚不听使唤的颤抖,中了邪似的大叫:“不要回洛阳!不要回洛阳!快……快逃!火……火!”
    老人声音本就嘶哑,再一嚎叫,如同群鸦飞舞,让人不寒而栗。
    罗敷大为惊诧,连忙牢牢把住她双臂,安抚:“阿婆莫慌,阿婆莫慌!咱们不在洛阳,这儿也没着火,一切好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