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父债
    
    张良白起怕羞害臊, 不敢在人烟熙攘处露面, 双双钻到马车里面, 探出两个脑袋, 好奇问:“你们认得这个县城的长官?”
    王放打个哈哈,笑道:“何止认得。我们家里的大部分细软财物,眼下大约都在他的县衙仓库里放着呢。”
    那骑在马上的官员不是别人,正是平乐县丞,此时大约是处理完了一天的公事,正从衙门离开, 神气活现地走在街上。一个书吏捧着纸笔, 跟在他马屁股后面。
    罗敷想起冬日里的一番惊魂, 苦笑道:“你俩早说呢。原来那位锦署织工,却是家在平乐县。”
    平乐县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当初王放“拖家带口”, 赶着牛车马车, 浩浩荡荡的,一整天才挪动到洛阳。
    而今日他们轻装前进,从白马寺出发,也不过走了个把时辰的工夫。
    白起兴奋叫道:“对对!就是这个名字!想起来了!夫人未卜先知,真是神仙!”
    眼看那平乐县丞的排场越走越近,王放思忖片刻, 撇下缰绳,直接走到街心,就去拦驾。
    车厢里张良白起见了, 小声抽口气。
    这小子敢当街拦大官?别把自己给连累到牢房里去!
    那好心路人也急了:‘哎,哎,小郎君……小心鞭子!”
    哪个不长眼的庶民,敢拦县丞的路,以为那些凶神恶煞的兵丁都是吃白饭的呢?
    王放却不慌不忙,在那些兵丁从腰间抽鞭子之前,笑嘻嘻对那县丞一个长揖。
    “使君!还认得我吗?”
    平乐县丞怎么不会认得他。当初歼灭跨郡大盗,平白“充公”了一大批“赃物”,是托这位小郎君的福;后来灵机一动,上表朝廷,说自己辖境里出了贞母孝子,朝廷赏下来不少钱帛,也是承这位王小郎君的情。
    这是他的小福星啊!又没隔几个月,如何能忘?
    县丞眉开眼笑,急忙扶着从人的手,从马上下来,还了一礼。
    “哎呀呀,小王公子莅临敝县,有何贵干?”
    当然,那份殷勤好客背后,也藏着点心虚的意思。“充公”的财物里头,可有不少是这位小王公子的细软。难不成他今日突然醒过神,前来讨还了?
    当着这么多属吏和百姓的面,“贪污赃物”的事可不能让他明说出来,多损他清誉哪。
    那县丞脑筋飞转,赶紧又客套:“小王公子如今可是在户曹做吏?那上官没亏待你吧?”
    当初写了封“举荐信”,给他举荐了一份户曹的抄写吏员工作。想必他不会“恩将仇报”,当街揭他老底。
    这么一想,那县丞心定了些。
    正要再说些客套话,王放先笑着寒暄,开门见山:“不敢不敢,小人今日来,是替友人拜访一位……老媪。”
    ……
    把意图说出来,那县丞松口气。
    合着还是有求于他。并没有兴师问罪、讨要财物的意思。
    赶紧笑道:“是有这么个人。那位钱媪么,原是我县衙中一个家仆的母亲。本官向来尊老爱幼,恰好县衙中有些空的宿房,于是将本县几个老人接来居住,已有三年了。你要找她……”
    招手唤过一个吏员,“给王公子带路。”
    王放恭谨称谢,牵着马,跟着那吏员走了。
    留下那好心路人,目瞪口呆,呆在当处,半天动不得。
    这是哪儿来的大神!居然和县丞有交情,难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