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吹牛
    
    胖婶没听到王放的反对, 便道他是默许了。
    过几日, 便有模有样地张罗起来, 说“邯郸秦”织坊运转良好, 全靠邻舍亲熟的妇女们帮衬。因此借着三月春日,拔除修禊的名头,特意代表她家主母,设一席宴,算是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照顾。
    请来的宾客们都是各家妇女。秦家织坊扩大以后,不论是采买原料、扩充人手, 跟周围所有纺织户, 或多或少都有来往。大伙接了邀请, 纷纷欣然赴会。
    胖婶从一大早就开始准备了,还特意从邻家请了两个帮工,厨房里忙得天翻地覆。
    时人重视口腹之欲, 宴饮之际更是要极尽丰盛。民间家庭, 虽无驼峰熊掌、山珍海味,但羊猪鸡鱼,粥饼豆饭,酱酢脯腊,还是一应俱全。
    官府平日禁群饮,但逢年过节之时, 酒禁放开,胖婶差了个小闲,一早上去排队, 打来城南最有特色的家酿黍酒,其色赤如缇,细沫如浮蚁在上。滤过之后,上清下浊。倒出来,往案子上一摆,满室生馨。
    来的女客们啧啧赞叹,同时暗地交流,秦家织坊果然是一技在手吃喝不愁,一瞧这排场,便知这几个月来没少挣钱。
    王放闻得院外欢声笑语,处变不惊地窝在自己房间里读书,让胖婶敲门叫出来,“别躲啊,出来招呼一下客人。”
    王放无辜笑道:“是女客的宴,我去讨什么嫌?”
    胖婶觉得这孩子多忘事,恨铁不成钢的提醒:“你忘了我跟你说什么了?来的虽都是女客,但也是我精挑细选的女客,要么是家里有待嫁女郎的,有些女郎爽利大胆,干脆自己来了。我说给你,你再别忘了:宋家女郎是知书识礼的,方家有个侄女容貌很不错,陆家那个小女儿,家里已给备了五万钱的嫁妆……”
    不厌其烦地给他数了一遍,最后吩咐:“你自然着点儿,出去露个面,发挥你的学问,说几句好听的,让大伙对你有个好印象。”
    王放没料到胖婶是这么个计划,赶紧笑着推辞:“我怯场。再说,眇翁最近身子乏,我照顾着老人家点儿。”
    这也是提醒胖婶,家里满打满算就俩男人,除去一个耄耋老丈,就他一个适龄男丁,冒然闯进群花丛,多唐突啊。
    胖婶却被提醒了:“是了!眇翁老人家,每日这个时候不是都要在院子里晒太阳么!咱们虽办酒宴,也不能夺了他老人家的地盘。你把他扶出来。这么大年纪的老人了,跟女客们也不用避嫌什么的。”
    王放没办法,只能去毕恭毕敬的,把老人家请到大枣树底下、那惯常的晒太阳的位置。一抬头,大厅里开着几扇窗,里头花红柳绿的,已列了十几位女宾,欢声笑语从窗户里流淌出来。
    宴厅设在廊屋,女客们前来赴宴,都是从侧门进去,不用穿堂过院。然而客人们从窗户里一张望,就能看见枣树底下的他。
    王放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地想,这样也好。让客人们都知道,这家里唯一一个男丁身在何处。否则若是他从头消失到尾,万一有多心的,以为他在屏风后面偷看什么的,他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于是他陪着眇翁,拿着那本书,也倚在树下看了起来。碰见来赴宴的阿婆阿婶,有人凑过来问候,他就站起来礼貌招呼一下。
    能感到有不少目光在他身上转。他十分淡定地看书,一本木简从头卷到尾,他高吟低唱,念念有词。
    他能听见廊屋里面,罗敷清脆带笑的声音,将到场的各位女眷都礼貌问候,殷勤致谢,最后带头祝酒。女客们欢声一片,聊织坊,聊家常,夹杂着抱怨舅姑抱怨熊孩子,一派其乐融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