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流——堪舆盗命-第9/10页





    以上这类描写,在明人的书籍中记录了很多,《金瓶梅》则是具体而典型地反映了这种情况,绐我们提供了明代社会看相算命术的丰富资料。

    测字风行——看相算命更加世俗化

    清代,算命先生的队伍进一步壮大,从江湖郎中、游方僧道到乞丐文人,都有靠此业谋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下九流”,地位大不如前。

    《神相全编》是清代非常流行的一本算命书,其中列举了测字法、时辰推命法、八卦算法、易象推命法、星相推命法等各种算命术。此处着重介绍一下“测字法”。

    测字,亦作拆字,是算命的一种方法。拆有分析之意,测则有推测之意。测字先生任举一字,触机附会,以判吉凶。拆字,古代称为“存字”。《隋·经籍志》有《破字要诀》十卷,《颜氏家训》认为拆字见于记载始于南朝宋。

    高明的测字先生,收入颇为丰厚。如清代苏州上津桥有个姓朱的人,测字很准,顾客很多,须提前预约才行,而且收费相当高,测一字要收取一两银子。清乾隆年间,苏州有位名叫范时行的测字先生,他于紫阳观为人测字,要言不烦,直指要害,常说得人心服口服。他也不贪心,每日只要挣到六百钱,就谢客寂坐。

    “测字”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字”。例如,一客人测“武”字,求问自己能否得子。测字先生说:“绝矣,一代无人,自此而止。”原来,“武”与“无”同音,而“武”字中有一“止”字。又如,清初吴三桂欲谋反,向藩司借钱。藩司踌躇难决,就去测字。当时桌几有残柬,藩司即翻转,指了指“正”字。测字先生说,不可借,“正”似“王”心已乱,反转残柬则是反的征兆。藩司拒借,果然应验。

    纪晓岚测字

    乾隆年间,纪晓岚因言获罪。一位看守人说会测字,纪晓岚便写一“董”字,看守人说:“君必远戍。‘董’字似万千里也。”又写一“名”字,看守人说:“下为口字,上为外字偏旁,是口外矣。日在西为‘夕’,其西域乎?”又问将来能否遇赦,曰:“字形类‘君’字,亦类‘召’字,必赐还。”又问遇赦当在何年,曰:“口字为‘四’字外围,而中缺二笔,殆不足四年也。”后来纪晓岚被遣戍WLMQ,不久又被赐还。

    测字先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对测字人的分析能力,直接影响着测字的结果。据说有三位读书人乡试后去测字,一人拈得“因”字,问能否考中。测字先生说:“国内一人,今科解首也。”另一人也要测“因”字,拆字先生说:“此科恐无分,后有恩科,可望得志。彼之因,出于无心;君之因,出于有心也。”最后一人手握折扇,即以扇指“因”字说:“我也测此字。”测字先生皱皱眉,说:“君扇加‘因’字之中,乃困象也,其终于一怜乎?”据说,后来三人际遇恰如测字先生所言,被传为笑谈。

    求签——最最简单易行的算命术

    求签,是中国的民间习俗,是众多占卜形式中的一种。旧时,老百姓常以求签预测吉凶祸福。签占法从易卦变化而来,因方法简单,所以流传非常广泛。现今的道观、寺庙和民间的庙宇,大多摆上签筒供人抽取签条问卜。

    签是一种竹制卜具,贮于签筒,置于神案。签上有号码,另有相应的签诗纸片,根据号码可查得签诗。求签人先虔诚地向神述说欲卜之事,然后抽出一根签,按签上的号码取签诗,再根据签诗了解吉凶。

    不同地方、寺庙的求签方式有所不同,主要如下:晃动签筒待最先掉出的签条;签筒供人直接抽取一支签条;取签头排列位置比较高的签条。经过改革演变之后,本来将签诗刻至签条的做法已稍有改变。现今绝大部分寺庙都会将签诗另外印在他处的薄纸片上。道教信徒于抽取签条且核对签条上的干支号码后,再抽取相对应的签诗纸片以获得相关诗文解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