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流——商,优,戏-第14/15页
历代名伶——智慧、技艺、无奈
在我国表演艺术的几千年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流传千古的优伶。他们不仅有着炉火纯青的表演艺术,在他们身上还有着众多神奇优美的传说和故事。
战国时的名伶优莫,其机智的劝谏功夫,不亚于朝廷大臣和专职谏官。据说,赵国君主赵襄子嗜酒成性,经常连饮五昼夜,还自鸣得意地说:“寡人的身体是多么强健啊,连饮五昼夜还能安然无恙。”这时优莫乘机进言:“大王还需努力呀,我听说商纣能连饮七昼夜呢。”赵襄子反问道:“你是说我也将会像商纣一样亡国灭家吗?”优莫赶忙笑着说:“大王多虑了,桀纣的灭亡是由于当时出现了汤武这样的明君,而现在各国的君主都像桀纣一样,您又有什么忧愁呢?”赵襄子这才醒悟过来,终于有所收敛。
汉武帝时的音乐家李延年,“性知音,善歌舞”,被任命为乐府的官员。李延年非常善于歌唱,“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他还长于音乐创作,作曲的水平很高,技法新颖高超,思维活跃。他曾为司马相如等文人所写的诗词配曲,又善于将旧曲翻新,他利用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诃兜勒》编为28首“鼓吹新声”,用作乐府仪仗。
据说,汉成帝的宠妃赵飞燕也是优伶出身,她凭借着自己的花容月貌和美妙绝伦的舞技独得成帝的宠爱。她聪明伶俐,轻盈如燕,有着非凡的舞蹈天分。当时宫中有一湾清水,叫做“太液池”,中间有一个小岛,叫瀛洲。汉成帝命人在上面筑起一个高几十尺的台子。赵飞燕身穿薄纱衣在上面跳舞,下有乐队伴奏。忽然一阵大风袭飞燕薄薄的衣袖随风飘舞,好像要随风而去一般,汉成帝忙命人捉住赵飞燕的衣裙。
做掌上舞
相传赵飞燕的舞蹈功力非常好,而且身轻如燕,可以做掌上舞。汉成帝特别为她打造了一个水晶盘子,让侍从用手托着,赵飞燕在上面献舞,如履平地。
唐代有名伶黄幡绰,虽然他技艺高超,却屡屡遭到唐玄宗的戏弄。有一次,玄宗在荷花池边饮宴,忽然命左右将黄幡绰投入池中,还让他钻入水底。他不敢不从,在水底憋了好一会儿,才浮出水面,然后对着玄宗说的头一句话就是:“方才臣在水中见到屈原,他笑臣遇到明君为何还要来此。”玄宗皇帝听罢哈哈大笑,令人扶起黄幡绰。
清代的名伶杨法龄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脱离伶界,回到家乡,再也不教授弟子。周围的许多人都替他感到惋惜,认为他身怀绝艺不能传于后世太可惜了。他自己却涕泪齐下地说:“吾备尝种种苦趣,受到许多的压抑和痛苦,幸得脱离了伶界。彼呱呱小儿女何辜,怎忍心再把他们推入火坑呢?”一席话道出了千百年来伶人内心的苦痛,闻之者无不动容。
近现代以后,伶人的身份与地位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演艺圈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明星,如夏佩珍、阮玲玉、王莹、周璇,以及“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都获得了相当高的知名度,不但得到了人们的尊重,而且被许多人追捧。
悲喜人生——观赏、奴役、欺凌
在古人心中,优伶这个职业并不光彩。伶人们一直处于被奴役、被观赏、被欺凌的地位。人们在观赏伶人们精彩表演的同时,常对伶人投以鄙视的目光。古代伶人一边用自己精湛的技艺给别人带来欢乐,一边却在无人的角落暗自吞下苦涩的泪水。
优伶的社会地位从来就是卑微的,职业本身很难带给他们欢乐。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就想尽办法“献媚邀宠”,以求得到荣华富贵。优伶邀宠,无非靠艺,或靠色,或艺、色兼用。他们察言观色,使出浑身解数,下足媚功,投帝王或权贵所好,以求改变命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