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又臭又长,其实都不用看-第6/9页
多年后,他带着弟子离开北邙山,寻找更好的修炼之所。传说他们在一只仙鹤的指引下,来到了山色秀美、人迹罕至的云锦山,于是就在那里住了下来,开始使用九鼎丹法炼制仙丹。
云锦山炼丹
传说,第一年红光照室;第二年丹炉顶上出现五色祥云;第三年九鼎神丹炼成。丹成之后云锦山现出龙虎之形,张陵认为这是神丹炼成的祥兆,于是改称云锦山为“龙虎山”。年过花甲的张陵服用了九鼎神丹以后,变得鹤发童颜,耳聪目明,健步如飞。
炼丹成功后,为了向世人传道,张陵便率弟子数人从龙虎山辗转长安,翻越秦岭,经金牛古道进入蜀中地区,将风景秀丽的鹤鸣山选为传道的基地。
在鹤鸣山中,张陵将《道德经》的作者老子神话为太上老君,奉其为道教教主。他将《道德经》作为道教主要经典,并撰写了《老子想尔注》等24部道书。
在这本书中,张陵断言老子就是太上老君,是“道”的化身。他还声称,君主如果按“道”去治国,国家就会太平。凡人如果按“道”去修行,就能长生不死。为了坚定徒众的信心,他还自称得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
有一年,蜀地瘟疫流行,张陵便和弟子们运用灵符、法水、神咒等救治世人。人们口耳相传,都说他医术神奇并能降妖伏魔,都纷纷拜入其门下,跟随他修习道术。张陵常教导弟子要修心养性、救治百姓。他还教老百姓制盐谋生,人们极为敬服他。
此外,张天师还设置专门的静室,让病人在静室内打坐,诚心诚意地向神灵忏悔,再由教徒为病人写“三官手书”。即将病人的姓名和服罪的意思,写成文书,手书内容说自己遭受疫灾,难以医治,诚心忏悔,祈愿太上老君及三官消除前世今生的罪业。
三官
“三官”即指来源于古代神话的天官(天帝)、地官(地神)、水官(水神)三神。古代神话认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经过这样的心理疗法之后,再辅以张陵配制的符水、药物,治愈了很多病人。老百姓从此将张天师视为神明,争相皈依他的大道。
入道的人需交纳五斗“信米”。遇到饥荒时,就拿这些米接济灾民。在那个灾殃不断的时代,这一举措受到了穷人的欢迎,入道的人越来越多。后世将张陵创立的教派称为“五斗米道”。另外,由于张陵有“天师”之称,所以该教派也叫“天师道”。
可以说,张陵才是道教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据说,他活到123岁时得道成仙,和夫人雍氏、四个女儿在青城山云台峰白日飞升,其子张衡继承了天师之位。
张陵所创建的五斗米道,是一个具有道德性、社会性的宗教团体。道教这个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之所以能盛行千年,与其早期就建立起了完善的体系大有关系。作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陵受到历代信道君王的尊崇,被尊为天师、大圣降魔护道天尊。
在张陵之后,其子张衡、其孙张鲁相继担任天师,继续传播五斗米道。张鲁任天师的时期,五斗米道发展迅猛,教团组织愈加严密,而且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区性政权。张鲁以教法治民,讲求诚信,统治汉中多年,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太平道——张角创教与黄巾起义
张角,河北巨鹿人。他和张陵一样,也致力于创立一个庞大的道教组织,其最终目的,却是要扯起反封建的大旗。东汉中叶以后,封建王朝横征暴敛,加以水旱频仍,疫病流行,老百姓苦不堪言,张角便领导发起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大起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