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第6/8页





    谈赵国强悍的历史,无非是为了勉力今人。对中国进行的军事变革,其内容不仅仅是装备上的更新换代,还应包括全民的准军事教育、尚武观念的树立及部队自身的创新革命。其中一个国家的尚武传统很重要,其直接影响一支部队作战能力。纵观历史,尚武(而非黩武)总能带来一个国家的兴旺长存。赵国历经战乱,首都几遭侵扰,四周诸国虎视眈眈。这一切迫使赵人分外的团结、耐苦、善战,也只有如此才能生存。相反,齐国偏安胶东,无外患之忧,国人怯战。有很多人羡慕德意志这个国家,人才济济、军事强盛、士卒善战、国人一心,这由它的地理位置所决定,有时感觉赵国跟德国很像,表现在许多方面,不说了。

    全民的准军事化教育,内容和含义不说了。它的作用可以使一个国家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临战准备和提供有熟练军事技能,短时间训练即可投入作战兵源。这其中还有个问题,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以何为荣,以何为其奋斗目标。这是一个体系xìng工程,包括很多方面,简单说一个社会仅是崇拜金钱、权力是不行的。在此不详述。

    有时我们抱怨中国现代和近代,出sè的不世的将军太少了。这前面已说过,优秀的将军会带出一支优秀的部队,同样优秀的部队也会培养出优秀的将军。一支优秀的部队需要优秀的国民和相应的传统相依存。看看战国的历史不难发现,为什么秦赵两国良将、名士辈出,而其他五国却名将少有。这当然与其国家传统有关。德国名将很多,原因是一样的。优秀的国家培养出优秀的部队,优秀的部队也会锻炼出优秀的将军,优秀的将军指挥出优秀的战役。我们何去何从已经很清楚了。

    以下专门谈一下从赵国发展中看的军事问题及启示,赵**队包括秦**队的强大,说明了很多问题。首先,一支军队要有传统,如果没有,国家机器可人为制造。其次,国家应意识到战争,是一国做任何事都应考虑的问题。部队的临战意识要强。再次,军队要具有创新xìng,灵活xìng,最起码不能压制,老气横秋的话就完了。

    赵卒临战勇不畏危是靠传统,秦卒好战乐杀是靠利诱。社会对军人的评价体系和国家军人的奖励晋级体系是很重要的。前者简单说是军人的地位,及独特身份的社会尊敬程度,后者是部队自身对军人的激励体系。在此详述后者,战国将领选拔除贵族外都是在实战中脱颖而出的,重其战力。现代的中**队军官的晋升靠的是什么?是年限、资历、关系、金钱。如果白起这样的人到了中**队中,用不了几年必然转业。一,没有关系,晋升只能靠年限,你想带兵作出业绩,可惜没有机会;二,家无巨资,人情疏通,心有余而力不足;三,如个人太恃才傲物,不懂沉志,对不起你只能转业。看央视《沙场点兵》中的庞承功的年轻有为,没结婚呢就晋升至中校,靠什么?硕士的学历、与高级军官的关系。太多的不成熟和草率,动不动一个营没了,幸好是演习。如果让其如此的将领率军作战,中国的士兵不知又牺牲多少才能换回他的成熟。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赵马服君赵奢以慎兵战而闻达诸侯。中**队的军官选拔标准:靠学历,造成军官只重理论而轻实践,部队中纸上谈兵者多矣,秦赵选将多靠军功,和平时期也看其下兵员素质。中**队轻视基层士兵,士兵如个人技战术再好,没有学历照样提不了干。士官阶层待遇和地位低。年限,尉官三年校官四年,造成军官层多求无过而无进取心。三,军官选拔程序和标准的太多漏洞、不严谨、人为xìng大,造成部队军官,重关系轻业绩,甚至有明码标价者。**无才识、威信即可平步青云。其中亦有才识过人者但更多的人平庸无为。军队晋阶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军官从士兵做起,选拔制举荐制并举。人事选拔权上收、统一、集中,程序严格、规制。采用功绩制。不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