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角逐



历史中的美女肯定会出现,这小说蛮长篇的,各位稍安勿躁,接着往下看就是了,嘿。

    -------------

    元宵一过,春分也就不远了,农桑始起,百业复苏,所有冬时的僵滞,都被和暖微风吹化开来,海边各个港口渐趋活跃,商船、渔船、客船进进出出多了起来。

    福宁州来者不拒,照样吞吐,世界是通达的,阻截别人,就是阻截自己的发展,况且陆路四通八达,州、府边界如同筛子一般,这个时候还封锁消息,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州城各级官员仍被限制外出,于是乎,外来人看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原本税课司的熟脸孔不见了,换成许多青涩、生手的‘主事’,办事能力令人啼笑皆非,惟一好处是程序流动比之前快了百倍,有时,他们甚至虚心向商旅讨教各种问题,最令人赞赏是不收受贿赂,也会尽力将大伙的事办得妥妥当当,而且还破天荒去除了补料、抽分货物等附加杂税,只按‘梁头税’缴纳,种种赢便、好处,直叫商贾大呼爽快。

    以前经商走道,几里内也难碰上一个人,如今漫山遍野,都是垦荒农人,他们奔忙劳碌、干劲十足,脸上洋溢出来的,绝对不是大明百姓该有的欢欣。

    令人困惑的景象还有很多,譬如治安,一队队穿着破烂的巡逻人员,民壮不象民壮,军士不象军士,一派冷峻、彪悍、严明,精神面貌比之边兵不遑多让,山的那头,时常杀声阵阵,炮声隆隆,等大伙胆战心惊询问当地民众,才知道是某营在操练,嗨,稀罕,大明的军队可是好久没这么正儿八经过了。

    也不知是否错觉,不少人心里不免嘀咕一句:福宁州的天,变了吗?

    甭管咋样吧,这是块经商的好地方,赶明儿要呼朋唤友来发财才行......

    楚峰定定站在塔山高处,凝视海面片片风帆,深邃眼眸里,时不时激发出激荡与渴望。

    中国是个兼具陆、海的大国,海洋国土是陆上国土三分之一,在大明,海岸更是通商致富的捷径。

    自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上书‘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海商得以兴盛,如今的商船多属于私家独有,各船各认其主,承揽货物,自行买卖,进入福宁州的商船,大小多在二百到四百料之间。

    对于宁德海船税收,其实楚峰更喜欢明初的时估税收制度,估定各商品时价,按时价收取百分比交易税,较为合理些,然而,这是攻下福宁州以来,入境的第一批商人,楚庄根基未稳,不想过多地引起商家不满,将经济繁荣的苗头掐死。

    俗话说东家不成打西家,只要商人们还有别的海口可选择,楚峰就得迁就他们,除非整个福建海岸都是他楚峰的,东家、西家一并通吃,才能统一海关税。如今不得已,仍得沿用‘梁头税’制。

    按梁头税,船面宽1.6丈以上,每尺征收5两银子,船面长度1.6以上,每增加1尺加银5钱,基本上,每船平均可收税银40两,眼看着船主们缴纳关税时,大大方方、轻描淡写的付了税,这些货物销售出去的金额,更是不可以道里计,实在是便宜他们了。

    一艘艘船,与一堆堆黄金无异,楚峰看着眼馋啊。

    楚庄时下重农,只能解决大众衣食,但各方建设都需要钱,特别是境内猛增至十多万流民后,钱显得更为急迫,之前四万兵员,只收录一万就是这个原因,经济起不来,养不起大军。

    经济决定安定、发展、壮大,楚庄现在连制式武装都没法大规模装备,单靠个人勇武,和那些杂七杂八的长枪短炮,怎么御敌保家?特别是境内有迤长、宽阔又毫不设防的海岸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