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长见识-第3/5页
“你懂得不少。”
郑海谦卑鞠鞠身:“在下当押运官之前,是龙船厂的小甲,船出厂时,都经由在下试掌,后来才调至漕运,听船匠们说多了,自然懂得一些。”
楚峰遥望岸畔沉吟,半晌,似乎有了决断。“我想聘船匠,如果你能帮我找些能工巧匠,事成之后,我给你一千两白银作酬劳,如果你愿意加入我,我也照付。”
郑海心头打了个突:“楚公子......”
“是的,我要自己造船。”
郑海露出几分悸动,却也有几分无奈:“楚公子抬爱,如此优渥条件,小的都忍不住想依附于楚公子了,可惜小的是在籍军户,家人并居南京,一步也走不开,其他匠户更是不许分户,集成一个村落而居,编里互保,由甲长严加管束,家中缺了一人,其族都要受牵连。”
楚峰不屑说:“我记得工匠每月薪俸给米三斗,折合算算,岁银也不过才一、二两,还不如自己揽接私活呢。自从颁布班匠以银代役的法令后,不坐班的工匠,一年甚至要反过来支给衙门九钱银子。一面是劳役繁重,一面是刻剥严酷,里外受尽盘剥,而且还是子孙承袭,世代永充,这样糟糠的生活,什么时候是个头?归根结蒂,还是大明吏治靡弊,世风日下,否则何需编里互保,限制百姓自由?”
“近年不少工匠逃役,最后无非是当了流民,草根树皮赖以充饥,何必?朝廷不拿能工巧匠们当回事,我楚峰却稀罕,如愿意依附我者,我可以派人协助他们全家,神不知鬼不觉的迁徙福建,并予以月俸二、三两银子,保他们物阜安康,无后顾之忧,若身有长才,月俸十两、二十两也不在话下。”楚峰语气虽然淡漠,眉宇却透着一股自信,仿佛这世上少有难倒他的事。
郑海眼珠子暴亮,这话里分明有藐视朝廷的苗头,做法更是肆无忌惮,正所谓国不恤民,民则离心,虽说是在大明治下,但许多人对朝廷却没有太多的归属感,也包括自己。“楚公子此话当真?”
“我象是爱撒谎的人吗?别说迁个两户、三户,就是一千户我照样搬了又如何?”
好大的口气。
突如其来的曙光,令郑海心神不定。有心归附吧,又怕楚峰给予的诸般好处,只是镜花水月,到头来,自己比在南京还要混得惨;不予理睬吧,又怕好机会稍纵即逝,自己空余懊悔。
楚峰知道自己现在仍属一无所有,不足以叫人采信,对方迟疑,是很正常的反应。“你可以慢慢考虑,不忙,现下你只管替我招集工匠,领自己那份酬劳就好了。”
心中所想被戳破,郑海面上的红云,就连黝黑皮肤也遮不住了,讪讪道:“让楚公子见笑。”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顾虑,楚峰不置可否,回头继续欣赏岸景。
......
北风呼啸,白天陆风liu速不错,航船始终保持着四节以上。
十一月冬至,沙船驶入福建海域。
沿岸,往来船遽然多了起来,特别是远处福宁州进出海口,漕运、货船、渔船、打着明军官旗的小型战船,穿梭不息,那一艘艘描着木龙明眼的船,令楚峰倍觉亲切,仿佛回到了家。
“这么多官船都是哪的?”
郑海张望一下:“回楚少,是牙里堡、三沙堡、秦屿堡的巡检司。”自打应承帮楚峰办事,拿楚峰好处,他的姿态一减再减,几近卑微。
楚峰愕然,有点不相信:“小小一段海域,就有三个巡检司?”
郑海见怪不怪说:“不止,前面还有大金所、烽火门水寨,那些二百料的叭喇唬船,就是烽火门水寨巡检司的,等到了宁德海域,还有闾峡堡、下浒堡的巡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