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谁赢,我们便支持谁!-第6/8页



  而韩、魏,本来是软柿子,但在被秦霄百万大军接管之后,看上去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就在赵惠文王纠结的时候,从洛京而来的使者,给了赵惠文王一个新的思路。

  或者说,选择。

  楚国、燕国、齐国。

  周赧王的使者抵达四国,到处游说,试图拉拢盟友一起对付秦国。

  甚至秦霄也在这份“围剿计划”之内。

  面对周赧王使者的游说,四国的态度各不相同。

  赵、楚最为心动。

  燕国和齐国则是距离太远,即便击败了秦国,也难以分得什么实质性的利益,对此兴趣不大。

  反而,他们更希望赵国、楚国出兵攻打秦国的时候,趁火打劫,从背后偷袭,捞一份好处。

  当然,这种事,也就是私底下讨论一番,不可能透露给周赧王的使者知道。

  但终归因为周赧王使者四处游说的举动,导致整个天下,都开始暗流涌动。

  张郃在宛邑大肆操练,做出一副磨刀霍霍的架势,随时准备对楚国开战。

  而张辽则盘踞在长平一带,做出大举攻赵的姿态。

  唯有吕蒙最为谨慎,在PY集结重兵,防备赵国、齐国可能的入侵。

  但也仅仅只是做出防御的姿态来,没有露出任何进攻的意图。

  在秦霄麾下的将领之中,其实吕蒙不算是最擅长防守的。

  论防守,其实是以张辽为最强。

  不过张辽更偏好以攻代守。

  而吕蒙更具耐心的性格,让他在防御战的时候可以表现得更加稳健。

  他是一名擅长进攻的统帅。

  吕蒙用兵极具耐心,在找到敌军破绽之前,可以数年如一日按兵不动。

  然而他也有大胆的一面,一旦找到敌军的破绽,往往便会将手中的筹码全部押上,穷追猛打,力求毕其功于一役。

  銆愭帹鑽愪笅锛屽挭鍜槄璇昏拷涔︾湡鐨勫ソ鐢紝杩欓噷涓嬭浇澶у鍘诲揩鍙互璇曡瘯鍚с傘/p>

  这种风格,其实更适合“战略对峙”,而不是单纯的进攻或者防御。

  将吕蒙派到PY,便是为了防备北方的赵国和东方的齐国。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在得知秦霄大军进兵洛京之后,齐国试探性地发起了几次进攻,想要夺取魏国的城池。

  但吕蒙在防守时用兵极为稳健,没有露出丝毫破绽。

  齐国试探了几次,见找不到机会,便将兵力收缩。

  不过也仅仅只是收缩,并未撤军。

  显然,齐国并未放弃。

  囤重兵于灵丘一代,既可威胁赵国,又可威胁魏国,进退自如。

  对此,吕蒙坚持秉承秦霄的要求,按兵不动,以防守为主,绝不主动出击。

  无论敌人如何挑衅、引诱,只管稳稳守住自己的地盘。

  而张辽的选择,就比较激进了。

  他没有采取被动防御的策略,在休整了一段时间之后,便主动侵入赵国。

  试探性地发起了一波攻击,在晋阳南部连续发起三场小规模的战斗,斩杀了近一万赵军之后,又赶在赵国援军抵达之前,迅速撤回长平防线。

  将赵军主力引到了晋阳,张辽又再次出兵HD。

  当然不是为了攻破这座都城。

  赵国的兵力还是很强的,作为都城的HD,守军最为精锐,数量也极多。

  想要在短时间内攻破,绝无可能。

  张辽的目标,是在HD周围几座小城驻扎的赵军。

  连续攻破两座小城,杀敌数千人,张辽再次赶在赵军的包围圈形成之前撤离。

  就这样左打一波,右打一轮。

  每一次给赵军造成的伤亡都很小,但却像个苍蝇一样烦人。

  若是不管吧,每次几千伤亡,积累下来也不可小觑。

  管吧,大军就要被牵着鼻子到处跑,体力全消耗在赶路上了。

  这种近乎无赖的打法,让赵国非常的头痛。

  毕竟,赵国的边境线太长了,不可能完全防御周到。

  不得已之下,赵惠文王只能请来赵奢商议对策。

  此时,廉颇还没有打出名气来,赵王最信重的将军便是赵奢。

  赵奢的名气不算特别大,但他有一个“名传千古”的儿子,赵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