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谁赢,我们便支持谁!-第5/8页



  秦昭襄王征战一生,将六国的国力彻底打到崩溃。

  就说赵国。

  从巅峰时期的三百多万人口,到了长平之战结束之后,人口只剩下不足百万。

  守卫HD的时候,甚至连老人、孩子和女人,都必须拿着锄头走上城墙防守。

  其它几个国家也没好到哪去。

  这种情况下,以秦国当时坐拥数十万大军的强大实力,完全是可以轻易推平六国,一统天下的。

  但……

  秦昭襄王晚年时期,并没有继续一统六国的步伐,而是很诡异地“怒而攻周”,接连灭掉了东周、西周。

  然后就只是象征性地打到魏国投降,就停下了征战的步伐,一直到几年之后去世。

  这段历史,单从记载上来看,是非常诡异且不合常理的。

  郭嘉怀疑,会不会是秦国在灭两周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导致秦国兵力、国力大损,没有余力再对六国动手?

  在史书之中,一些暗藏在水面之下的东西用春秋笔法一笔带过,或者干脆不计入历史,也是时有的事。

  这次副本,东周周赧王手下突然冒出来的,郭嘉就分析,可能并不是秦霄所导致的蝴蝶效应,而是本身就在历史上会出现的。

  秦国连年征战之下,虽然一直大胜,但自身的损失也不小。

  以的强大,猝不及防之下,给秦国造成巨大的损失,也是很有可能的。

  “其实……我还挺好奇的。”

  秦霄有一个疑惑:“既然周天子有这个底牌,为什么要到现在才拿出来?”

  时至今日,周朝的势力已经衰弱到了极点。

  这个时候,就算是这样强大的特殊兵种,也已经救不回周朝了。

  要是早几百年,甚至只是早上几代人的时间,把放出来,至少加固周天子王权是可以轻而易举做到的,哪还会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或许……”

  商鞅猜测道:“是有什么限制吧?”

  秦霄叹了口气:“也只能这样解释了。”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细节,但“使用存在限制”这个假设,是唯一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周赧王这时候才拿出来。

  或许是培养的周期很长。

  或许是代价极高。

  总之肯定不可能毫无限制。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这一代代下来,周天子宁肯大权旁落,也不肯动用这张底牌。

  “关于秦、周之间的矛盾,有什么想法吗?”

  秦霄问出了一个提起过不知多少次的话题:“周赧王铁了心要攻秦,嬴稷也是为了灭掉东周,连小算盘都不打了,甚至愿意承担伤亡最大的攻坚任务……”

  说着,秦霄摇了摇头,用感慨的语气道:“秦、周之间敌意这么强,绝不会毫无缘由。”

  “秦国祖上,乃是为周天子牧马有功,受封秦地。”

  商鞅对这些“历史典故”如数家珍:“春秋时期,秦国对周天子忠心耿耿,也未曾听说过有什么忤逆之举。哪怕到了现在,一直到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对周天子也是恭敬有加。”

  “但是……”

  商鞅话题一转,苦笑道:“秦昭襄王和周赧王之间……也没听说过有什么矛盾,甚至在此事之前,都没有过什么交集。臣实在是想不通,他们为何彼此之间敌意如此强烈。”

  “唉,真想不通啊……”

  秦霄叹了口气,不再追问。

  脑海中,依然浮现着这几个困扰了自己许久的问题。

  秦霄有一种预感。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洛京。

  但,想要得到这些答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别的不说,光是,就是拦在秦霄面前的一座大山。

  ……

  在秦霄和秦国联手出兵洛京的时候,其它国家也没有闲着。

  经过赵灵武王整整一代人的努力,赵国“胡服骑射”的改革已经到了果实收获的时候。

  赵惠文王蠢蠢欲动,想要效仿当年的魏、秦,开疆拓土。

  摆在他们面前的,本来有三个选择。

  北上攻燕,西征攻秦,又或者南下进兵韩、魏。

  这三个选择都不太好。

  燕国苦寒之地,最大的敌人不是燕国的军队,而是天气。

  秦国的国力之强,即便赵惠文王再怎么自信,也没把握能打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