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收拢关中,封侯拜相-第2/8页



  林林总总加起来,总计有六十万出头的军功,平均每个“人头”价值5点军功。

  当然,一些武将、统帅,价值要远远超过普通士兵,比如说董卓一个人就贡献了三千多军功。

  如果去掉这些将领,单单只计算普通士兵,平均下来,每个人头的军功价值大约在3点多一点。

  不过,这个副本的军功价值倒是不算太高,按照银两来折算的话,1点军功大约是5两银子,还要低于河西之战和火影副本的军功价值。

  秦霄也不知道这不同副本的军功价值是如何换算的。

  虽然这个副本的军功价值低了一些,但考虑到三国世界的战斗规模和频率,其实若是一路打下去,最终的收益也不会太低。

  甚至可以说,收益可能相当的惊人。

  只要总收益足够高,一点军功的价值低一点,倒也不算什么事。

  反正看的是总收益,又不是单价。

  六十万出头的军功,折算成银两,也有三百余万,算得上一笔不错的收益了。

  死亡级副本,在副本结算之前进行军功兑换,价格是1.5倍。

  秦霄考虑了一番,决定暂时不使用军功。

  在副本世界内,秦霄花费的大头,主要是各种铜铁材料,用以打造装备,补充全军。

  不过,在缴获了董卓的“小金库”之后,秦霄手头有了大量的资金,可以从世族、商贩手中采购物资,倒是暂时不缺。

  哪怕后面没有任何进项,至少在军队规模扩张到五十万之前,是不需要动用军功兑换来补充各项物资的。

  即便以后有了缺口,再随时兑换就是了。

  反正军功放在那里也不会丢失,没有必要立即兑换出来。

  秦霄还打算多攒一攒,看能不能兑换一些能较大幅度提升整体实力的东西。

  这些只是“直接”的收获。

  间接的收获也有不少。

  首先,没有了董卓的威胁,秦霄便可以放开手脚,将整个关中之地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其次,以吕布、华雄为首,在函谷关的数十万大军,失去了关中的支持,相当于被关外的各路诸侯联军,以及关内的秦霄所包围。

  虽然靠着函谷关天险,他们的安全暂时无忧,但物资、粮草,总有消耗完的一天。

  这种忧虑,必然会导致大军的士气逐渐衰落,而且是几乎不可逆转的。

  如果再闹出什么争权夺利的纠纷来,这支部队几乎可以说不战自溃。

  无论秦霄是想要击败他们,还是将之收服,都要容易许多。

  一旦夺回函谷关,秦霄就可以从容地将精力放在身后的凉州。

  这两件事,都是董卓死后,秦霄才能放手去做的,也是比较紧迫的事情。

  反复考虑之后,秦霄决定,先收拢关中之地,将整个关中纳入掌控,成为实际上的“诸侯”。

  这件事,要分为两步。

  其一,收拢关中士族,不说让他们全心全意效忠,至少也要得到名义上的支持,和一定的“人才扶持”。

  其二,和汉献帝刘协“商议”,获取一个较高的权位。

  不过,秦霄在想一个问题。

  自己在这个世界所得到的“册封”,是否能够得到系统的认可,获得对应的“官职特性”?

  如果可以的话,那么光凭汉献帝刘协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一点,秦霄自然要尽可能谋求更高的职位。

  什么大将军,什么丞相之类的封号,尽管往自己头上套。

  不光要给自己加封,还得给手下也加封足够高的官职。

  当然,如果不能得到系统的认可,那就无所谓了,甚至还要尽可能低调,弄个一郡太守,勉强算得上是个诸侯,能应付过去就行,以免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官职册封比较好说。

  汉献帝刘协都在秦霄的控制之中,除了废掉汉室皇帝自己称帝之外,秦霄想要什么官职,几乎都可以要到手。

  无非是索取一些小官,不至于引起太大的反弹,想要当丞相、大将军等等,可能必须要采用一些激烈的手段,成为“下一个董卓”罢了。

  真正要花费一些心思的,反而是收拢关中士族这件事。

  关中之地,指“四关”之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