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铸荣光-第5/7页



  曹璨在城头上看得真真的,他擂响战鼓,城上的万箭齐发,雷石火球如流星般飞向敌营。

  这也太突然了,党项军猝不及防,阵脚大乱,纷纷逃命而去。中箭的,被踩踏致死者无数。知州卫居实迅速带兵杀出,李继迁只得拔寨撤退,此战,李继迁人马损伤过半。

  《续资治通鉴》载:“及募勇士缒城潜往击贼,贼皆披靡,自相蹂践,杀伤万馀人。”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匹夫一怒,血溅三尺。

  宋军一击成功,李继迁猝然兵败,恼羞成怒。迁怒于羌、戎等蕃族,责怪他们不援助围攻麟州。诸多羌、戎首领,都受到李继迁的责罚。

  镇戎军知军曹玮获取这个情报后,立即写信给羌、戎等部族,宣扬朝廷的恩信,安抚他们的情绪,实则是从内部分化瓦解诸羌。

  曹玮的离间计很快产生了效果,康奴等部族请求内附,六谷吐蕃部首领潘罗支,请求大宋派员到西凉府,真宗任命丁维清为西凉知府。

  ◆重回五州荣光

  李继迁的政权中心本来是在夏州,攻占灵州之后,见其山川形胜,于是决定将都城迁到这里。

  弟弟李继瑗立即发表了反对意见,道:“银、夏是我们祖上累世经营之地,祖宗基业夯实,是我们的倚靠。现在刚恢复未久,马上又迁移摒弃,恐扰民心。”

  李继迁道:“自古成大事者,不计苟安;立大功者,不徇庸众。西平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若修缮城池,疏通壕浚,练兵积粟,一旦引兵四出,关中一带宋军将莫知所备,防不胜防。且当地人习华风,尚礼好学。我将借此为进取之资,成霸王之业,岂能被小小的夏州偏隅限制住呢!”

  于是令李继瑗与牙将李知白等带人建造宗庙,置办官衙,迁移宗族。

  咸平六年正月,李继迁正式建都西平府。

  消息传至开封,京师上下颇为震惊。

  由于去年春天宋辽交战,宋军失利,损失不少。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西北大漠边地,地广人稀,李继迁再怎么闹腾,不过是为了祖先的五州之地。没有幽云十六州的阻挡,中原北部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辽军铁骑随时可以南下饮马黄河,危及京师安全,因此宋廷最危险的敌人不是李继迁,而是大辽。

  跟丢掉半壁江山甚至亡国相比,几座城池,似乎变得无关紧要。在众臣或反对或支持的声浪中,自认为比较聪明的宋真宗决定向李继迁妥协,遣使议和。

  咸平六年正月,真宗遣张崇贵、王涉前去议和,尽割定难军五州之地与李继迁。授予李继迁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五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

  李继迁的国策本来就是依辽附宋,赵家皇帝给什么好处,自然是照单全收。

  经过二十年的浴血奋战,李继迁终于夺回定难五州之地,重彰祖宗荣光。尽收缘边七镇、东西二十五驿、南北十余驿地为己有。

  伟哉先祖,大白上国,洪荒走来,弥刚弥强。李继迁又葬其祖于红石峡,障水别流,凿石为穴,安葬完毕,引水其上,后人难寻其所在。

  宋以灵武不守,并弃绥、宥,李继迁从此据朔方,并西凉,兵力日盛,独霸西北。呜呼!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却说真宗在六谷吐蕃部首领的请求下,派丁维清到西凉府任知府。李继迁见大宋的触角伸到了自己背后,内心顿时不淡定了,根据张浦的规划,决意攻打西凉府。

  出发之前,李继迁决定先打一下洪德寨练练兵。

  咸平五年七月,李继迁曾经攻打过洪德寨,结果很不理想,被守军击败。咸平六年四月,李继迁再犯洪德察。

  蕃官庆香、拳庆与宋军联手出击,大败党项军。俘虏四十余人,坠崖死伤者无数,获战马七十余匹,旗鼓铠甲数以百计。庆香抗敌有功,升为庆州刺史。

  同样是在咸平六年四月,为配合李继迁作战,萧太后派遣南府宰相耶律奴瓜和南京统军使萧达凛,率辽军十万铁骑,南下攻宋。

  ◆望都之战

  辽军十万大军,直奔定州而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