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五路伐夏-第5/8页
控扼西北,中朝赖之。
为维护国家利益,救民于水火,折家将恪尽职守,他们北御契丹,西防党项,世代忠勇,名将辈出。表现最突出的当属折家军第五代将领折御卿。
契丹兵败子河汊后,时刻想着找机会报复。
却说折御卿积劳成疾,患了重病。至道元年冬,李继迁派间谍告知韩德威,折御卿病重,韩德威觉得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绝佳时机。决定趁机入侵府州,以报子河汊之仇。
折御卿带病出战,韩德威见折御卿大旗招展,只在边境处扎营几日便撤军了。
御卿病势日益加重,折母派人要把他接回家中养病。
折御卿道:“世受国恩,边寇未灭,御卿罪也。今临敌弃士卒自便,不可。死于军中乃其分也,为白太夫人,无念我,忠孝岂两全!”言罢,涕泪纵横。
第二天,折御卿病故于军中,年仅三十八岁。
太宗闻之,哀悼痛惜,追赠他为侍中,建立祠庙,赠庙额“显忠”。
折家从唐末五代的乱世中崛起,十世为将,先后为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大宋保卫着西北边关,抗击外敌入侵,镇守府州近三百年。
在风沙滚滚、贫瘠荒凉的西北边陲,在大河上下、长城内外,折家将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忠心耿耿,矢志不渝,即使血染疆场,也前赴后继,写下了一部轰轰烈烈又极为悲壮的家族史。
无负于民,无负于天。
◆粮饷被劫
李继隆大军在西北,粮草一直很紧张。
至道二年三月,太宗派环庆路马步军都部署皇甫继明和洛苑使白守荣,押送四十万斛粮草辎重到灵州。
为防备李继迁袭击,太宗嘱令辎重车分作三队,丁夫持弓矢自卫,护送的士卒布着方阵,步步为营,遇敌则战,可以无失。
同时,为以防不测,复令会州观察使田绍斌率军接应。
皇甫继明谨慎诚实,御下严肃,士卒很畏惧他。出发前,皇甫继明患病,白守荣对继明道:“君疾甚,不可行,恐失期会,守荣当率兵先往。”
白守荣是属于那种比大胡话的人,做事有些不着调,继明是老将,担心白守荣等轻佻,与戎人接战,对白守荣道:“我这病无碍,很快就会好的。”强打精神披甲上马。
皇甫继明勉强走到清远军,病重而亡,享年六十三岁。朝廷下诏,赠皇甫继明彰武军节度使,并升继明之子皇甫怀信为皇帝侍卫“供奉官”。
没了领头的,白守荣就是运粮队的老大。他竟然不尊圣意,自作主张,把所有车辆并成一队,丁夫与军卒混杂,向前推进。
走到咸井的时候,李继迁探得消息,在运粮队的必经之地浦洛河,埋伏下千余精骑。白守荣一见就慌了神,士卒与丁夫逃命要紧,还管什么粮饷,丢下粮草就逃。
老将田绍斌恰好赶到,他从容不乱,率领自己的数千人马与党项伏兵展开激战。党项骑兵来去神速,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粮草辎重事大,田绍斌也不追赶,而是按计划徐徐回撤。党项兵并未走远,迅速调转马头,在田绍斌后面,紧紧尾随。
为了摆脱敌兵的追截,田绍斌把部队组成方阵,将伤者围在方阵中间,自己率三百骑兵、三百弓箭手殿后。经过力战,党项骑兵再次败走。
白守荣见田绍斌得手,大喜,为了贪攻,竟抛下粮草,也带着兵马追了出去。
李继迁最擅长的就是打伏击战,游击战,他是阵外有阵,计中有计。此次他是兵分两路,一路负责佯弱诱敌,吸引宋军的主力,调虎离山;自己带领主力大军攻击粮草车,负责劫粮运粮的任务。
负责诱敌的党项军撤退中不忘防守反击,结果白守荣再次中了埋伏,全军被歼,白守荣逃走,幸免于难。
而此时,李继迁不费吹灰之力,将四十万斛粮草全部笑讷。田绍斌和白守荣只能大眼瞪小眼,追悔莫及。
得知粮草被劫,太宗龙颜大怒,欲治白守荣之罪。
白守荣知道自己罪责不轻,抱上了国舅爷李继隆的大腿,诬陷田邵斌玩忽职守,在浦洛之战中按兵不动,自称“灵州非我田绍斌不能守”,颇有二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