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以夷制夷-第6/7页



  若非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编书的不可能这么恨姓潘的。极端地歪曲历史,抹杀忠良,狂扁开国功臣,为一位贰臣歌功颂德,愚弄了百姓,赚饱了私囊,此种行径,非君子所为也!

  故事不是历史,不等于史实;故事里的事,只能是故事,切莫当真。

  评书《杨家将》中,潘仁美是一个处处与杨家将作对的大奸臣,此人头顶生疮,脚底流脓,一肚子坏水,处处给杨家使绊子。为了除掉杨家将,不惜里通外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硬逼着杨继业出战,结果导致杨继业枉死。

  评书演义、戏曲当中,杨家一门忠心报国,为大宋江山抛头颅,洒热血。金沙滩之战、七郎八虎闯幽州、七子去六子回、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等等故事纯属虚构。

  大宋朝不乏忠臣良将,宋太宗、宋真宗也没有无能到让一群老寡妇去战场,保家卫国。百姓所津津乐道的,竟然全是子虚乌有的“故事”。

  评书《杨家将》,虚构了一场史上最精彩、最凄惨、最壮烈的金沙滩之战:大郎替了太宗赵光义死,二郎替了八贤王赵德芳,三郎被马踩如泥,四郎八郎流落番邦,五郎出家当了和尚,七郎被潘仁美乱箭射死高杆上,射了一百单三箭,七十二箭透心穿,老令公杨继业碰死在李陵碑前。

  听了《杨家将》的故事,若能激发起尽忠报国之心,珍惜当下,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众生的福祉,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建功立业,则杨业幸甚,潘美幸甚!

  ◆生前身后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淳化二年十一月,李继迁策反李继捧,二人合谋,同归大辽。朝中大臣开始埋怨赵普,将一切过错归咎于他的“委继捧以边事”策略的失误。其实自两年前,赵普的身体就已经出现状况,无法正常上朝。

  端拱二年,太宗下诏,赵普不必早起上朝,让他每天只到中书省办公,遇有重大政事,能召见问对即可。入冬后,赵普病倒,太宗多次到赵普家中探望,赏赐甚厚。

  赵普一再上表请求致仕,太宗不得已而“勉从之”。淳化元年正月,正式罢去赵普宰相之位,命他出任西京留守、河南尹,兼太保、中书令。

  赵普又三次上表,恳求辞让新授官职,太宗亲书手诏:“开国旧勋,惟卿一人,不同他等,无至固让,俟首涂有日,当就第与卿为别。”开国旧勋当中,只剩你一人,与他人不能等同,不要再推让,等出发上路那天,我到你家来与你道别。

  赵普捧诏涕泣,不顾病体请求见君面谈。多涉及国家大事,太宗嘉纳其言。

  因力疾请对,赐坐移晷,颇言及国家事,上嘉纳之。普将发,车驾幸其第。赵普出发上任时,太宗又来到他的府上探望。

  淳化三年春,赵普又以年老久病,令留守通判刘昌言奉表,再度请求致政。太宗遣使前来抚慰。赵普“凡三上表乞骸骨”,太宗加授其太师,封魏国公,赐给宰相俸禄,让他在家中养病。

  太宗派遣赵普的弟弟宗正少卿赵安易,持诏书赐给赵普,又专门派特使赐给赵普诏书道:“卿顷属微瑑,恳求致政,朕委以居守的重任,怕打扰老臣,我把你当老师看待,特下表尊重贤臣,待你病愈,就来与朕相见。今赐羊酒如别录,卿宜爱精神,近医药,强饮食,以不负朕眷念之意。”

  七月十八日,赵普派亲近官吏甄潜到上清太平宫祈祷,神仙降语道:“赵普,宋朝忠臣,久被病,亦有冤累耳。”甄潜回来后,赵普勉强支撑病体,冠带整齐,到中庭受听神言,涕泗感咽,当晚,赵普于洛阳病逝,终年七十一岁。

  太宗听闻讣讯,非常悲痛,谓近臣道:“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向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太宗痛哭涕泣,左右大臣深为感动。

  废朝五日,为赵普出次发哀。下诏追赠赵普为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赐谥号为“忠献”。太宗撰神道碑,亲墨八分书以赐之。遣右谏议大夫范杲代行鸿胪卿之职,护送丧事,赐绢布五百匹,米面各五百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