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利剑出鞘-第4/7页



  战又战不过,打又打不赢,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长城口守军只能趁机逃遁。耶律斜轸亲自进行劝降,宋军坚决不降。辽圣宗与韩德让率军截击,将其“杀获殆尽”,俘虏被分隶于燕军序列。

  辽军十几万大军,以泰山压顶、摧枯拉朽之势,所到之处,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尸横遍野,片甲不留,寸草不生。

  辽军马不停蹄,十一月八日,包围满城。劝降未果,三日后,城被攻克,宋军开北门逃遁,辽圣宗遣使劝降,宋军守将率领部众投降。

  辽军深入冀中腹地,再次与李继隆所部宋军遭遇,双方互有伤亡,宋军也斩获不少,最后依照太宗指令,李继隆率军退保唐河。

  十五日,辽军攻下祁州,纵兵大肆抢掠。

  由于宋太宗的瞎指挥,大宋军民正遭受着从未有过的凌辱和摧残。如果放在太祖朝,赵匡胤一根铁棒打下南北四百州,辽军打死也不敢如此放肆。

  这里我们要说个题外话,从军服装备上,辽军穿的是里面带毛的皮袄皮裤,宋军兵将穿的全是纸衣,就是说他们衬在铠甲里面的不是棉衣,而是一种质地较厚的槠皮纸缝制成的“纸裘”,御寒效果极差。君子馆之战时,衣衫单薄的宋军将士就是因为天气寒冷,冻得身体僵硬,拉不开弓弩。在那时,有钱人或者官家,用狐、犬、羊、鹿、貂、兔等的皮毛作冬装,其中狐裘和貂裘最为珍贵,有钱人穿的是“裘皮大衣”,士兵和百姓都是“纸衣”,冬天冻死人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此次辽军南征,《辽史》载,“命赐降者衣带,使隶燕京。辛亥,西路又送降卒二百馀人,给寒者裘衣。”可以想象,辽军劝降的方式就是:“宋军弟兄们,降了吧,降了就有裘皮大衣和牛肉白面馒头……。”

  连日内,辽军又攻破新乐、狼山砦。宋军损兵失地,辽军一路所向披靡,抵达冀中平原唐河北岸。

  ◆唐河之战

  唐河发源于山西翠屏山,出太行,入河北,在唐县通天河、三会河、逆流河诸水汇集后,东流经定州、望都,在安新境内汇入白洋淀。

  辽军攻下祁州、新乐,定州跟中原的交通,已经被辽军切断,定州俨然成了一座孤城,镇州也危在旦夕。

  辽军到达唐河北岸,都打到家门口了,定州守将面临着两难选择,根据太宗的诏令,只能坚壁清野,不能出城与敌交战。坚壁清野,肯定挡不住辽军的攻势,但是这是官家的命令,失败了也不会受到多大的责罚,如果主动出击,可能会胜,胜了皆大欢喜,败了自己就是全责。

  手握重兵却只能龟缩在城内看着敌人烧杀劫掠,稍微有血气的人都受不了这种屈辱。

  定州监军、判四方馆事袁继忠道:“今强敌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灭,令长驱深入,侵略他郡,虽欲谋自安之计,岂折冲御侮之用乎?我将身先士卒,死于寇矣!”现在强敌压境,城中驻扎着重兵不去消灭敌人,让他们长驱直入,侵略四方州县,我虽然也想安稳无事,但绝不受此侮辱,愿身先士卒,死于敌手!

  袁继忠可是一位在沙场上历经九死一生的老将,他祖上是振武人,后来迁徙到并州。其父袁进,在后周任阶州防御使。在后周年间,继忠因父亲的官职补任右班殿直。

  大宋立国,袁继忠跟随太祖赵匡胤平定泽、潞,讨伐并、汾。大宋征蜀,袁继忠隶属大将刘廷让麾下,克蜀后,任云安军知军,历任嘉、蜀二州监军。

  开宝年间,宋军伐广南,任先锋壕砦。广南平,以战功升任供奉官,统率隰州白壁关屯兵。因北汉拒命,袁继忠领军攻入河东,破三砦,擒将校二人,俘得百姓、马牛羊、铠仗逾万计。近戍主将害怕无功受谴,以实话告知袁继忠,继忠就把自己俘缴所获分给他们,让他们得以领功受赏。后升任天平军巡检,与都巡检郭进一起,攻打忻州、代州。

  太宗即位,任命他为门合门祗候,负责清剿梅山洞贼寇,大获全胜。太宗征太原,袁继忠参与打败鹰扬军之战,也是第一个冲入敌阵。

  辽军进攻代州,袁继忠领兵大败辽军,因功升任通事舍人,负责统率高阳关屯兵。又与崔彦进一起在长城口大败辽军,杀获数万众,太宗亲自下诏褒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