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拔剑相助
匡山位于蜀郡东北,要去匡山就要路经益州首府CD。CD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CD设立蜀郡,张仪、李冰先后对城市进行调整修缮。而唐朝时CD十分发达,是当时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素有“扬一益二”的说法。
李长庚清晨到达CD,上午时分穿梭在CD繁华的商业街上,街道中间,行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商贾前后相接,四处吆喝;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河岸景色的。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
李长庚随便在街边找到酒家,进去喝上几碗酒,吃了点东西垫肚,便继续向前行走,打算出城门往匡山赶路,如果脚程够快,日落之前勉强可以到达。
他一边走,一边回想长平山上的所学所感,学问、剑术一一浮现在脑海之中,又想起隐居山上的那位老者,便决定一年后匡山学成回乡时再顺道去拜访一次,顺便捎些礼物以示感恩之情。
转眼间已经是下午时分,李长庚行走在锦江岸边,正巧碰上一群织锦女工在江中洗涤锦缎。边劳动还边哼着歌谣,李长庚仔细听闻,原来唱的是卓文君的《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中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头长不离。
歌中描写的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卓文君为蜀郡临邛的冶铁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一次宴会中偶然听到司马相如执焦尾琴弹奏凤求凰一曲,便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个寒门才子。后来忤逆父亲毅然跟司马相如私奔,不畏贫寒与司马相如相守,后来司马相如飞黄腾达了,他却喜欢上了另一个女子,更是对卓文君愈发冷淡。卓文君内心无比悲痛,便写下此诗。
诗句悲愤,歌声缠绵,李长庚听了也不免心中一颤。爱情便是如此折杀世人么?世间岂非从无真爱?尘世万物都有理解之道,唯有情爱二字难得万全之法,便是如此了吧?
李长庚的思绪忽然飘忽起来,脑海中似乎又闪过梦里那道绰约的身影,身影徘徊,缥缈、梦幻,令人捉摸不透踪迹。
奇怪,以往只有在梦里会看见这身影,如今怎么白天也会想起了呢?李长庚很是疑惑。
李长庚边走边想,忽然看见江中流过一只小船,船上坐着几个歪戴帽子的流氓,咬着竹签,手拿长棍,一幅恶煞凶神的模样。他们把船一转,径直地朝岸边洗涤锦绣的女子划来,明显是故意找茬。洗衣女子十分慌乱,纷纷赶快拾起布匹衣物准备往岸上走。那几个歪帽子得势不饶人,继续朝前划来,船后两人拿竹竿一顶,把船停在了原先女子洗衣之处,船前三人便一个个跳下船来,朝着那几位女子跑去,把那些女子一把拦住,就要调戏。
李长庚见势不妙,赶忙上前去制止那几个流氓。
“光天化日之下,你们这般失礼是意欲何为?”他朗声道。
“哪来文绉绉的穷酸书生,老子的事情用不着你管,识相的给老子滚一边去。”为首的一人一口吐掉嘴里叼着的竹签,朝李长庚恶狠狠地说。
“要是我不走开呢?”李长庚见这些人不听劝告,握了握手中的剑,沉声问道。
“那就别怪老子不客气了。”当首的流氓一声大喝,挥舞着长棍,朝李长庚袭来。
李长庚看见他袭来,不慌不忙地侧身一躲,闪开了流氓头子下劈的一棍,流氓头子不肯罢休,抬手就是一记横扫,李白右手向上一扬,手中的剑鞘竖直摆出,与扫来的那一棍成十字状,便格挡住这一击,再顺势发力一颠,流氓头子便给震出去两米。流氓头子有些惊讶,但是依旧举棍要还击,后面四个流氓也纷纷跑过来围着李长庚,举着长棍噼里啪啦地朝他打去,李长庚用未拔之剑前后左右地抵挡,渐渐有些应付不过来。左右两人举棍要打,前面三人也是一劈一挑一扫封死了李长庚的出招轨迹。眼看李长庚就要重重地挨上几棍,忽然他往后撤出一步,一把拔出手中长剑,挥舞几下,只听得几声嗡嗡剑鸣,几个流氓手中的木棍被尽数斩断。流氓纷纷后退了几步,拉开距离,避免被剑所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