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疑惑



    “咱们抓紧上车吧,今晚要赶到冯家镇住一宿,看时间,有点紧!”德全叔催促说。

    “坐稳了,别颠着,手把牢车帮。”哲爷提醒着。

    一行人,回到车上,坐好,马车继续前行。

    此处多是山路,秋后下了几场雨,路中许多沟坎地垄,马车颠得很。

    “哲爷,你们村,这两年流行写诗,全是你的功劳!”晴真朝向哲爷说,车颠音颤。

    “哈哈,也不能说全是我的功劳,大家都喜欢,再加上冬闲,也是有时间。”哲爷解释说。

    “我们村有些文化底蕴,我这不是每年写春联嘛,所以多看了几眼唐诗。”

    “现在都喜欢五字联,字大气魄,更有力量,所以最近都喜欢五绝五言。”

    “我们吴门谭家唱戏,南山大木练武,你们红顶史家写诗联对,各村都有特色,都是文化。”晴真自言自语。

    “我这把年纪,老啦,天玉现在该接我的班了,天玉的书法和诗,做得都不错,能拿得出手。”

    “哲爷,我还差得远呢!”天玉很谦虚。

    “红顶史家,诗书最棒的要属是智涛哥,天玉的爷爷,可惜呀,去得早了!”智哲爷一番婉惜。

    “德正也很聪明,只是智涛哥身体不好,德正要忙活田里的活计,空余的时间不多。”

    “天玉的诗文和书法、还有绘画,都是他爷爷教的,功夫也是得他爷爷启蒙,他爷爷最喜欢天玉。”智哲爷又说道。

    “天玉和晴真,都是智涛哥的高足,诗文都是一流。”

    “天玉背负三代人的期望,身上的担子,真是不轻,可别有压力呀,天玉!”

    “嗯,我爷爷喜欢诗文书画,我爸也喜欢,我爷爷最亲我!”天玉回应着,眼里有星星点点的泪花。

    晴真的手放在天玉的手上,抚摸着安慰。

    “爷爷,也疼我,我最喜欢和爷爷对诗!”晴真和天玉,从小就一起跟爷爷学文化。

    “天玉的功夫,主要是跟南山大木于伦焕学得吧!”哲爷问道。

    “嗯,已经出徒了,我又跟晴真爹谭伯学了些,还有,……,反正教我的人太多了!”

    “天玉悟性高,别人十天学会的东西,他一天就熟练了,聪明!”哲爷不住夸赞。

    “天辰也聪明,学得也快,咱老王家都是聪明,哈哈!”哲爷心里自豪,笑得满意。

    “吁!”德全叔扯缰喊停。

    “前面好象有个暗沟,有点深,我去看看。”德全手持马鞭,向前走去。

    此时,有身影在树林中穿行,天玉马上跳下车来,哲爷和天辰,也跟着下车。

    “全叔,有人!”天玉高声喊到。

    “难道是借此沟渠,拦路打劫?”晴真心里打着鼓,也跟着下车。

    天辰又返身上车,拿出他的哨棒。

    过了一会,前方那个人影穿路而过,远观好象掉下什么东西。

    众人呆了一会,没有动静,取出铁锨,填平沟坎。

    “爹,我到前面看看,掉下什么。”天辰好奇,说着向前跑去。

    “天辰,天辰!”全婶想喊住天辰,见已跑远,只好摇头做罢。

    不一会,天辰取回一只小灰布口袋。

    打开一看,里面有几张纸条,编着号码,写得好象不是中文,又象是中文。

    “29、李家庄,北西,538歩,川があります。”德全叔拿起字条,仔细端祥了一会,认读出几个字。

    “这是日文吧,难道刚才这是日本人?”哲爷见过些世面。

    “是日文,我在青岛见过日文和日本人。”德全叔加以肯定。

    “日本浪人,闲来无聊,到我们这散步来啦!”晴真看到几个字,很有想象力。

    “没那么简单,日本人鬼得很。”哲爷说道。

    “听前辈年人说,明朝,从这向南,沿海一带,经常有日本人打劫呢!”哲爷又说。

    “不知这次,又闹什么鬼,我们要多加小心。”德全叔说道。

    “大清昏庸,国人尽受欺侮,唉,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家贫贫几个,国弱战事多!”哲爷又有感慨。

    收起灰包,众人上车,继续赶路。

    经此一顿,诗情兴致,一扫六光,都不再言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