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驿馆见闻-第3/5页
这时周仓进来禀道:“三叔,那几个逃工是江东人,求着与三叔同行。这可使得?”
周澈毕竟是朝廷官员,与乞丐同行岂不有失官体?但事到如今随行甚少,孙信、小肃他们还在后面等安成的物资,万一遇到险事无法置措,多有几个同行者也是好的。他便一口应下了。
出了门又见那个抱着孩子的女人还在啼哭。
“怎么了?”
“这孩子昨晚还好好的,这会儿叫不醒了。”
周澈亲自抱过来看。这孩子有两三岁了,但是挨饿吃得不足,就显出一个大脑袋了。摸摸额头,阵阵发烫。周澈回头对从人道:“这孩子病了,带他们到县城里寻个医匠看看。”
“三叔,时辰不早了,咱们还得赶路呢。”
“这…”周澈眼见这个女人实是可怜。丈夫死了,身在他乡还抱着个病怏怏的孩子,怎么才能回到家乡呢?想了一会儿他对从人道:“你们两个留下,陪着他们看病,然后赶车送他们回余杭。等一切都办完,再到鄞县去。”
“诺。”其中两个侍从轻侠应道。
“慢着,若是到了余杭瞧他们生计困难,就把车马卖掉,将银钱周济他们度日也就是了。”
那妇人听周澈如此安排,跪倒在地:“谢谢官长赏赐!小奴家今生今世感念您的大恩大德!”磕头如鸡啄碎米一样。
周澈也不便与她啰唣,带着余下的人继续赶路。如今少了一辆马车、两个轻侠,只得周澈骑马,周仓领着那几个逃难之人相随,只苦了剩下的两个轻侠,长途跋涉还得扛着那对沉甸甸的兵甲。天寒地冻一行人在驿路上缓缓行进,好在人多了倒又说又笑。那两个扛了兵甲的轻侠一直在戏谑:“天下的官混成主公您这样的也不易,行着行着就把车混没啦!”
周澈在马上哈哈大笑,也不往心里去。
周澈一行人艰难跋涉,第六天头上才过了丹阳郡于潜,眼见再往前走就是扬州会稽郡地面了。周仓提议早投驿站,安排干粮水囊,今日早早安歇,转天好渡大江东进。
一切安排妥当,见天色尚早,周澈便与诸人到城外闲逛一遭。这一逛却发现不少新鲜事。原来这于潜城外,凭空多了大群流民。而这些流民可非同一般。周澈曾经听乔玄对他讲过,所以印象中流民一定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但这些人却不是,他们有吃有穿与一般百姓无异,甚至还有一些帐篷和保护自己的棍棒。
周澈正心下暗奇,却见同行的逃难人突然大声呼唤:“二狗子!你怎么在这里?”
随着他的叫喊,流民堆里跳出一个中年汉子:“小五、小七!你们还活着呀!”
周澈见他们相识,又诧异如此多的人露宿城外,很是诧异,也凑到旁边听他们说话。原来他们是老乡,都是修西园的民夫,那个二狗子先逃了出来,本以为这辈子再也遇不见了,不料在于潜城外还能相见。待几个逃难人诉说完这一路的经过,那二狗子倒也知礼,连忙给周澈下跪:“官长您真是慈悲好官。当初我独自逃出,负了这几个小兄弟,没想到您能救他们的命,我给您磕头了。”
“怜贫惜老人之常情,快快请起!”
二狗子却对那几人道:“依我说你们几个也不要再叨扰官长了,索性跟我走吧。”
“您这是去哪儿?”
“我现在归了太平道,正跟着他们游行传道呢!你们随了我去,入不入道先莫谈,至少有个吃喝,不必再给周长官添麻烦了。”
“我们几个还是想回乡。”
“莫要再提回乡了,如今加赋加税,大户人家又一个劲儿霸占田地,你们回去也不会有好日子过。再说咱都是从西园跑出来的,衙门要问的!即便躲过这一劫,以后皇上家再修什么东园、南园、北园什么的怎么办?还是要抓咱们的。干脆随了我去,跟了太平道大贤良师,也算有口饭吃。”二狗子娓娓道。
“又是是太平道?”周澈在心里暗道。
那二狗子见周澈不语,以为他没听说过:“恐怕官长是关内做官,关东不常走动吧?”
二狗子复笑道,“如今的太平道势力可大了!这太平道乃是我家大贤良师张角所立,传的是中黄太一之正道,学了可以无灾无祸,益寿延年。现如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哪儿有不知道太平道的?现在全天下的教众不下十万,家家都供奉大贤良师他老人家的画像,我们这些虔诚的跟着大贤良师游走天下,遍地传教,能得他老人家一张符咒,天大的福分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