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枪神童渊-第2/5页





    “如此穷凶极恶,必须得严惩。”

    “县君已遣人上报郡中了,只等郡里复核批示后,就要立刻下令将此两贼弃市。”县里的司法权只包括死刑以下,凡是犯下死罪的必须要上报郡中,得到批示后才能判决、行刑。不过,通常来说,秋主刑杀,杀人大多是在秋天。周澈愣了下,问道:“‘立刻处死’?”

    “是的。我听说,每当入冬,乡间的寇贼便多。县君担忧这两个寇贼的行为会被别人仿效,所以决定早点将之处死,以一警百。”

    周澈默然。

    “每当入冬,寇贼便多”这句话说得没错,他操练里民的借口也正是“以备冬寇”,但为何“每当入冬,寇贼便多”?这些寇贼中固有真正的贼盗,但却也不乏走投无路的穷人,与其饥寒而亡,不如拼上一死。只杀人,不治民生,此为舍本求末,实乃饮鸩止渴。

    他想道:“如今国家积弊已深,根子全在‘天子’、‘朝廷’。有识之士岂会不知此实舍本求末?只是奈何无能为力。我一个后世来的人,乱想这些也无用处,至少今之县君还算清明,总要强过那些阉宦子弟、贪官暴吏。……,罢了,远的管不了,只说说眼前事,别的乡、亭寇贼多起,我这里虽然暂时尚且平静,但也不可大意,需要早做准备了。”

    ……

    他正想着,听见有人从屋里出来,踩在地上积雪上,吱吱作响,转过身,见是裴元绍、庆锋。

    “你们要哪里去?”

    “巡查亭部。”

    周澈停下思忖,透过院门望了望远处的里落,心道:“正说要早做准备,便该巡查亭部。”说道:“我和你们一起去。”

    裴元绍陪笑说道:“雪还没停,冷得紧,路上不好走。澈君,俺们去就行了。”

    “这是今冬第一场雪,下了一天一夜了,也不知诸里中有无里民受冻挨饿。除了安文里外,别的里中有好些人家住的都是茅草屋,万一被积雪压塌,麻烦就大了。且方才听汉升说,别处乡、亭近日来盗贼多起,咱们这儿尽管还太平,但也不能不细加巡查。……,走吧,咱们一块儿去各处看看。汉升兄,阿叙要不你们也随我一起?”

    周澈又叫上周仓,留下严伟、韦强看门,几个人即出了舍院,前去诸里。先去了北边的坪北里、藤溪里、昌文里,继而转去南边,又去安文里、泰坪里、坪南里。

    几个里转下来,凡里中孤寡贫穷,周澈一家一家地慰问,见有缺衣少食的,便或多或少地留下几个钱,又交代里魁务必要组织人手,帮那些住着茅草屋的人家及时清理屋上积雪。

    一圈走下来,大半天过去了。

    冬季天黑得早,因下雪,天又阴沉,所以虽然还不到薄暮,天色却已冥暗,里中很多人家开始做饭,炊烟袅袅,落雪纷纷,巷中悄寂,不闻人声,虽在里间,恍惚令人如遗世独立。

    最后去的是坪南里,从里中出来后,周澈本想再去一次泰坪里,——刚才去时,没能见着陈盼,听那里的里长说,好像是“大贤良师”张角又有什么书传下来,本县的太平道头目都去了邻乡相聚,陈盼作为本乡数一数二的首领,也去了。

    周澈对这个消息很感兴趣,只是还没等走到泰坪里,才从坪南里出来没多远,远远地见有个人披着蓑衣,带着斗笠,独自走在前边。

    周仓狐疑地说道:“这人披蓑顶笠,挎囊带刀,像是过路的行人。这两天连着下雪,便是本亭黔首也甚少出门,更别说旅人了,从前天到现在一个都没见过。……,这人是谁?三叔,要不要叫住了,盘问一二?”

    周澈心中一动,想起了黄忠之前说的那些:“这阵子县中各乡、亭的寇贼明显变多,接连发生了好几起劫案”,想道:“小心无大错。”颔首道,“确是有些可疑,去问问也行。元福、阿庆你随裴君齐去,谨慎些。”

    裴元绍、庆锋二人都是徒步,按刀疾行,将那人撵上,周仓骑马侧翼而行。

    周澈与黄忠等人驻马远观,见周仓他们先将那行人围住,周仓、庆锋站得略远,握住刀柄,警惕地盯着那人,裴元绍离得较近,但也是小心翼翼。他们三个皆为亭中的老手了,在对付“寇贼”、“嫌犯”上很有经验。不需提醒,也知要谨防“贼人”暴起伤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