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二章 寿春之战(223)-第2/3页
“我们的目的是守城,首先要示敌以弱,不可主动出击。”黄忠自然清楚许褚的心思,其实这还是因为他头一次领军,老想着立功,但却忽略了这一仗的关键是让九江军看到破城的希望,把其吊在南昌,使九江源源不断的把主力派遣而来,这才是南昌之战真正的关键,而许褚一旦出城袭营,黄忠倒不怕他会有危险,相反他反而要担心九江军在许褚夜袭之下而溃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海昏一战许褚直接阵前战将给黄忠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曾经黄忠一直都坚信的一件事,那就是一名将领对一场战役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但就一场战斗来说,真正起到主导地位的还是奋勇作战的士兵,可在见识过许褚乃至于他熟知的张飞之后,他才有些扭转以往的想法,原来这才是所谓的万人敌,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是真实存在的。
几人相继下了城楼,刚才在城楼之上,黄忠有些话不可能当着众人说,那样也太不给朱皓面子了,当二人一起返回郡守府的时候,黄忠才沉声对他说道:“你以往在南昌不过就是和诸葛玄小打小闹,这样的大战毕竟没有经历过,今次也算是适逢其会,有过这样的经历之后,对你都会是一件好事。”
黄忠不到十五岁就跟着叔父从军作战,东胡、西羌甚至是各地平叛,而与他有过相似经历的刘澜又何尝不是与他经历相似,虽然刘澜因为并非出生世家,只是从戍边开始,但必须熬说着对于年轻人无疑是非常宝贵的成长经历,相反他的儿孙甚至是眼前的朱皓,其实和所谓的纨绔子弟并没有什么区别,同样的十五岁,他与刘澜在战场戍边的时候,朱皓甚至是他的子孙们则走狗飞鹰,跋扈乡里。
不同的成长经历,所以也就不能让黄忠对他要求更高,慢慢适应,习惯了也就会发生蜕变,黄忠对此深信不疑,更对朱皓的未来非常看好,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非常有其父之风的,成为第二个朱俊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黄忠明显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刘澜打算如何用朱皓,显然刘澜也非常清楚朱皓不是吃部队这碗饭的,对他刘澜的安排是在会稽,是在他的老家,借朱家的名望来达到快速稳定会稽甚至是吴郡的效果。
在这件事情上,刘澜帐下没有一个能够达到朱家和朱皓的效果,所以换做对他的期望肯定是白费了,但必须要说很多人到了黄忠这个年岁,最大的喜好其实已经不是立多大的功,而是能否发掘出几块璞玉,就好像他对许褚的指点,此时又对朱皓的说教,其实都是这个心理,当然这里面也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刘澜在秣陵设立的所谓讲武堂,黄忠便是第一任先生,其实最初,讲武堂的设定也是像传统的庠序或者太学那样设立祭酒的,但为了区别讲武堂与庠序的不同,所以刘澜才对其称呼进行了改变,可是正因为有过为人师表的经历,才会让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之后对自己的要求也格外严格,毕竟自他进入讲武堂的那一天起,他的身份就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普通的将领。
虽然黄忠只在讲武堂授课了不过一个月的时间,这还是因为刘澜的要求,毕竟时间有限,当时广陵还受到危险,寿春之战又迫在眉睫,所以黄忠、关羽以及徐庶不可能又太多的时间在讲武堂授课,但因为三人各自不同却又极其丰富的经历与经验,对讲武堂里从各军中抽调前来学习的将校们都是宝贵的一笔财富。
但必须要说,在讲武堂里,想要发现人才不难,但要真正发掘天才却非常困难,对此刘澜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因为他深知,人才乃至于天才绝对不是培养就能够培养出来的,那一定是发现寻找到的。
就好像关羽和张飞,当然他们毕竟是在历史中证明过自己的,可是没有证明过自己的陈果、高翔等等却都说明了一切,换言之,为什么到蜀汉后期人才凋敝,相反魏国的人才却始终源源不断,人口的基数摆在那里,从十万人里面挑选,可能会出现几百人才,而从几百万人里挑选,几千人甚至是几万人自然不在话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