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初战交锋(57)-第3/3页
当即太史慈便下令撤兵的命令,如此一来,反而又让许贡进退两难,如果继续按照帐下所言,进兵丹阳,那就势必要入毗陵在与太史慈交锋,除此之外,想要直奔秣陵,就只能绕道走溧阳县,过县治固城,可如此一来便等于饶了一个大圈子,三天的路程最少要走六天才能抵达秣陵,完全失去了奔袭的目的。
对此,许贡开始犹豫起来。
早就说过,他对这次起兵,其实是打心底拒绝的,而他最终选择以卵击石,可绝不似因为头脑发热,更不是不自量力,他有过一番深思熟虑,是考虑许久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当然这其中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袁术来使起到了神作书吧用,正是他的劝说,最终将他说服决定出兵。
就像使者所言,刘澜的野心昭然若揭,连袁术都不免落得战败的下场,更何况是他许贡,现在若想保吴郡安全,就必须要和袁术联盟,不然唇亡齿寒之下,等刘澜回过头攻吴县时,没人能阻挡他的铁骑。
而现在他只要在吴县摆出一副出兵秣陵的姿态,就可以化解寿春之危,而吴县也不会有麻烦,因为袁绍已经在北边集结大军,刘澜不会也不敢轻举妄动。
可现在的局面,完全就没有按照使者说的那样发展,刘澜没有退兵,而太史慈却已经攻入吴县,他现在的局势异常危急,坐在军榻前的习惯目光阴鹜地注视着一侧的吴县地图,这个时候,该如何化解危局,又该如何才能从中取利?
许贡考虑着,太史慈主动出击,占据了毗陵,之前更攻打吴县,想要引他回军,虽然被其识破,可他又退守毗陵,这让他进退两难。
也许现在退军,主动示好刘澜也许还能向他示好,毕竟从始至终他都没有主动挑衅过秣陵军,到时候也好解释,可这样一来,未来就毕竟承担风险,尤其是刘澜枪口转向南方之时,他们不可能阻拦其南侵步伐,所以退兵,与刘澜修好是绝不可行的,只能继续与刘澜纠缠,可现在太史慈进了毗陵县,驻守在城池之内,他就算再攻打回毗陵,也未必就能讨到好处,甚至可能还会被太史慈伺机再破一阵,毕竟现在的情况,虽然与太史慈在吴县时的部署有着不同,但本质上却没有什么区别。
他如果过去,八成就要中了敌军的圈套,他相信太史慈一早就在毗陵县埋伏好了,所以这一仗必须要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最不济也要想办法把太史慈那不到五千人的部队直接剿灭。
可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之帐下诸将时,却立时传来了许多声音,这些声音都认为他过于胆小怕事,被太史慈吓破了胆,敌人不过就五千人,再恨也不可怕,只要能够应付得当,对付他们很轻松,最少太史慈在我大军进攻之下,绝不会守住毗陵。
许贡的表现让他么失望极了,其实打从一开始,他们都是反对出兵的,袁术的目的,虽然是谈论两家结盟,可说白了不过就是在利用郡守来牵制刘澜,所以直接拒绝是最好的办法,甚至可以将使者直接押到刘澜处,以对其示好,可许贡对吴县太过看重了,把吴县当成自己一人之私,最终做出了出兵的决定,那么既然已经选择与刘澜撕破脸,现在又这般顾虑,完全没有道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