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徐州之战(313)-第2/3页
这一仗,最终会如何发展下去,对于夏侯惇来说已经不敢想象了,但想要消灭刘澜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未来会是一场拉锯,想要消灭刘澜不大可能,但刘澜想要再夺回失地,也没有什么可能。
说白了这一仗,丑的命令从一开始夏侯惇不是很赞成的,他丑在即丘那样的情况下都不敢迎战,现在却让他们去阻截刘澜,一旦刘澜真杀红了眼,他们这几万人根本没什么生还的希望,可是曹公最好还是接受了他的指令,夏侯惇知道,这不是曹公真的有多想来,而是一个‘交’代,对对下甚至是对袁绍那几十万石的粮食。
至于能否拦下刘澜,曹‘操’没有明确的指示,这可不是他一贯的作风,为什么,夏侯惇能在心揣测,却不能当众说出来,会意对了,那是大功一件,会意错了,倒霉甚至是问罪的也是他。
可在他们现在所处的环节之下,他是绝不可能对曹公有所‘交’代的,阳奉‘阴’违,也把部队都葬送在下邳强吧。
这可是他们最后的主力部队了,以后如果还想争霸天下,山阳军是不能有任何损失的,虽然曹军也有五万来人,可真正起家的根本是他们,他们的地位甚至要青州军更高,如果有什么意外,夏侯惇甚至是曹‘操’是无法接受的。
曹‘操’只能坐视着刘澜安全离开,而他的部队则顺势夺下了下邳,可在进驻下邳的同一时刻,从许都传来的一道天大消息却让局势瞬间急转直下。
在下邳,一身皮裘的曹‘操’接见了许都来使,而这一次随使节一同到来的还有一人,以及一封荀彧的亲笔书信。书信的内容是关于邺侯的,荀彧把他的想法说的一句非常明白了,其实算他不说,曹‘操’也知道他的想法,但真正让他感到恐惧和担忧的却是关羽寿‘春’的最新情况。
和寿‘春’的情况起来,曹‘操’自然更在意徐州的战事,可是他却也不敢忽略寿‘春’袁术,本来他希望杨弘能够为自己争取些许时间,但随着跟随使节的男子出现之后,曹‘操’知道,大势不可逆转了,袁术称帝已经下定了决心。
来人名叫宗承,乃是荆州名士,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之所以他会有这等名望,完全是因为早年间他曾经全歼过袁术不杀何颙,也正因为他的义举,让他的名声在世间传播开来。
可是这一回,杨弘为了阻止袁术,不惜把宗承专程请来,在这个世界,如果有谁能够改变袁术的主意,可能也只有宗承一个人了。
但是宗承失败了,他不仅没能再一次像劝袁术不杀何颙那般改变他的主意,反而还未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如果不是袁术之子袁耀按照将他放走,他此刻早已是袁术的刀下亡魂,宗承在逃出寿‘春’之后,第一时间来到了许都避难,因为在何颙的事情,宗承与荀彧建立起了不错的‘私’‘交’,所以在走投无路之后他选择来投奔他。
当荀彧得知了寿‘春’的情况之后,他知晓了事态的严重‘性’,所以便请他亲自来到徐州去见曹‘操’。
没有人能改变袁术了,袁术称帝已经迫在眉睫。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方‘玉’玺。
传国‘玉’玺。
当年袁绍找到一方天子行玺,便想以天子行玺之名另立刘虞为天子,可天子十方行玺更多只是他‘私’人的‘私’章,与传国‘玉’玺有着本质的不同,‘私’章毁了可以再造,可是传国‘玉’玺才代表了合法‘性’,如果没有它,袁术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想法,最少算有,也一之前一样,在‘私’邸之做件龙袍过过瘾罢了,让他能够下定决心的便是这方传国‘玉’玺。
要说传国‘玉’玺的由来,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要说传国‘玉’玺,必须先先说和氏璧。
当秦昭襄王以十五座城池去换赵惠王的镇国之宝和氏璧,赵王派了蔺相如护送和氏璧去见秦王,蔺相如知道秦王是在诓他,接受任务入秦时便是抱着人璧俱亡的想法来的,,幸好秦昭襄王在他要与和氏璧一同撞碎的威胁下只好作罢,竟让蔺相如带着和氏壁返回了赵国,因此这世也有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