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徐州之战(279)-第3/3页
~~~~~~~~
长沙,孙策在此避祸多时,他一直在等一个机会,而现在这个机会出现了,曹‘操’的使节找到了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对此孙策真的很心动,不说其它,光是丹阳太守,舅父之前的官位让他无动心,可是这些都是有条件和代价的,想要得到首先要付出,孙策没敢直接答应,他需要再再考虑考虑,而对于孙策的态度,使者当然猜到了他的心思,不是孙策未动心,十之**是他并没有底气战胜刘澜夺取丹阳,所以他做出衡量。
至于曹‘操’事成之后许诺丹阳太守,本来最初是要在事前,可是最后曹‘操’临时起义,改为事后,这对孙策来说其实不算什么,既然有承诺不怕他反悔,更何况如果真打下了丹阳,曹‘操’算反悔也拿他没办法,他真正担心的说白了还是如何对付刘澜,毕竟他手头的兵力也不过三万多人了,要打下丹阳,绝对不会轻松。
有些话孙策当然不会对使节说,可他毕竟是在丹阳与刘澜真刀真枪‘交’过手,清楚刘澜部队战斗力的强横,如今又有刘表的舰船补充,刘澜不仅是在陆地,甚至是水几乎都不惧他。
而且他一直没有解决的最大一个问题,是后勤保障尤其是粮食的问题,而这些却是曹‘操’所无法对他做出承诺的,没有这些,他这几万人算去了秣陵,又能支撑多久,到时候可能还会被打得惨败而归。
在如今的南方势力之,要对付刘澜,几乎没有这个可能,这不是危言损听,会稽和吴郡的郡守们,他二人谁有这个能力又能办得到?说那许贡,也不过是雷声大些,可敢去丹阳吗?
他不敢,去了那是自寻死路,到时候别管去多少人,保准全军覆没,这一点孙策是深深体会到了,所以仅仅靠他们一己之力是根本无法与刘澜对抗,更别说夺取丹阳了。但别忘了,如果刘澜被拖在徐州战场,分身乏术,那么机会会不会出现呢?
他不敢保证,但却是最好的机会。
他动心了,所以他必须招来心腹商量下出兵的可能‘性’与胜算到底有多大,他害怕这不过是老‘奸’巨猾的曹‘操’在利用自己,面对曹‘操’这样的老狐狸,有些时候像他这样的年轻人确实容易天真,可是身边这些父亲的老将‘门’,他们阅历丰富,一定可以判断出真相来。
到时候他可以做出正确的决定,算是凭一己之力,只要有利可图,与刘澜对抗又能如何?
任谁都瞧出了孙策在这件事情是真的动心了,而且也确实是他们出兵丹阳的好时机,毕竟刘澜的主力都困在吕县,这个时候傻到丹阳,必定能够杀他一个措手不及,等他们占领了丹阳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肯定是‘逼’着刘澜与曹‘操’决战啊,没有了后退之路的刘澜一旦拼命,那他们安全了,甚至还可以坐山观虎斗,若刘澜和曹‘操’袁绍斗得两败俱伤,那等于我们在丹阳彻底安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