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徐州之战(235)-第2/3页





    虽然有些难以启齿,可这是他之前遇到的情况,他们这样一路追击,别说是他们了连士兵都不会再把徐州军当回事,所谓骄兵必败,一旦松懈到那个时候还不是一溃千里?

    “知晓了。”夏侯惇点点头,虽然不甘,但听了高览这番话也不敢贸然追击了:“那我们稳扎稳打,汇合了曹公,再商议进军之事。”

    夏侯惇与高览告辞,回到了自己的军营,传达命令:“传令下去,部队进行休整,明日一早北攻打徐州城。”

    “北?”亲兵听到这样一道命令,一迟疑,有些疑‘惑’:“将军这么放弃不追刘澜了?”

    “高览怕了刘澜的诡计,我觉得他的担心不无道理,所以同意了。”夏侯惇在主位落座后道。

    “那高览被刘澜吓破了胆,如果他当真有这个能耐会弃了徐州城和彭城?反正末将是不信。”

    “你懂什么!”夏侯惇双眸圆睁,瞪了亲兵一眼,骂骂咧咧道:“现在徐州还没丢呢,算丢了他的主力还在,只要找准机会击败我们,别说是彭城徐州城了,算是青州都能夺回来,现在刘澜要干什么,你看不出来,吾焉能看不出来,他是要把各郡县都让给我们,让我们分兵驻扎,而他呢则把分散在各郡县内的部队全部集结,此消彼长,别说他设计伏击我们,算是直接来进攻都有可能。”

    “可连徐州城都丢了,刘澜帐下的士兵哪还有什么士气,将军这样说未免太瞧得起那刘澜了。”

    夏侯惇哼声道:“话虽这样说,可你忘了当年青州之战高览是如何被杀得丢盔弃甲逃回冀州的了吗?刘澜既然用过这样‘诱’敌深入的诡计,还会再用,没什么不可能,反倒是我们,一旦一直追击下去,距离曹公又远,到时候极有可能出现前追不刘澜后又没有曹公援军的情况,到时候发生什么情况都有可能。”

    “原来如此。”亲兵这才算是被说服。

    “好了,下去传令取吧。”

    “诺。”

    ~~~~~~~~~~~~~~~

    第二日一早,高览夏侯惇即率兵北,二人并没有去占领彭城,更没有分兵去驻守,刘澜弃了,他们也不急着占,啥时候确定刘澜跑了,再占不迟,当然在现在的局势之下,二人也不好因为谁占彭城而翻脸,所以都不占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有一方要占,反而会因为利益而出现裂痕。

    这样的情况太正常了,甚至可能出现你如果占彭城,那我得占徐州的情况,那样一来,他敢肯定没人会去抢什么徐州,矛盾只会加深,现在这样没有利益也没有‘私’心,为了击败刘澜,顺心的很。

    一路北,向徐州城而去,当然还不忘传消息给曹‘操’,可二人才刚派出人去,这边曹‘操’已经派人前来了。

    击溃了赵云,主力部队在占据了沛县之后正想着彭城连夜赶来,务必要拦下刘澜,届时将其彻底击败在彭城。

    这一消息让二人苦笑连连,如果早知道这个情况,他们不该这么急着赶过来,到时候与曹‘操’约定一同杀向彭城,算刘澜撤,也大可追击,哪还去管他在吕县有没有什么部署和埋伏。

    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苦笑,眼都是无语,这才刚下令开拔,结果又得传令原地驻扎,好在二人都不是那种死要面子之人,当即下令部队返回了彭城,而夏侯惇依然在城外扎营,高览则在城内布放,等待曹‘操’赶来。

    ~~~~~~~~~~~~~~

    吕县县令,单子‘春’当过,张南也当过甚至连陈矫也当过,而这些人几乎都是从吕县县令的位置节节高升,可以说这几年来,谁如果有可能被提拔,吕县县令几率是最大的,而现在在位的吕县县令则乃是大儒郑玄之孙郑小同。

    郑小同父亲死于黄巾之‘乱’,打小跟着祖父,可在刘澜迁移治所时因为袁绍的征召,眼瞅着孙儿及冠,郑玄不想把他带往冀州,最终最初决定将常年跟随自己的孙子留在了刘澜身边,而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因为人才的缺乏,刘澜对郑小同的才华是十分看好的,只不过他需要和其他的官吏一样,从小吏干起。

    毕竟他太年轻了,才及冠,刘澜也不敢直接让他从县令郡守做起,好像陈群其实也一样是从幕僚做起。其实刘澜当时更希望他能做自己的主簿,但他还是想到乡里去,乡举里选,这本来是儒家推崇的选官制度,而作为大儒郑玄之孙,自然要身体力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