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动荡之时-第2/3页
其实一个朝代的灭亡都是由王室的堕落,官吏的**,朝局的混乱,经济的挫败,由此导致的天灾**开始。
除了一群明朝的统治者,它事实不重视文化教育,不促进经济发展和军队的建设外。
习惯性的享受帝王生活,传承历代君主腐朽和糜烂的一切生活做派,事实在山河治理和地域管理上一直没有属于自己强有力的行政手段。
事实上在明代的后期,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各种社会矛盾,民族矛盾,贵族集团内部利益的矛盾,经济上发展的矛盾,军事上的不先进,文化上的不管理,都是它亡国灭种的一个诱因。
除了天灾,洪水灾害和虫灾鼠疫外,还有**。
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壬辰)4月14日,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壬辰倭乱”。
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明朝曾经出兵援朝,开始了长达7年的援朝抗日战争,最终以中朝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终。
当时早期的汉人援朝战争,是在李成梁、李如松等人“守土卫国,驱逐日倭”的基础上建立的伟大功劳。
李家父子在历史上的贡献远超宋朝杨家将,可是由于清朝入关以后长期实行的对付汉人的“文字狱”,这段历史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当年的日本幕府时代,丰臣秀吉15八八年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土地分封不均的不满,在1591年5月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域外土地。
15八7年丰臣秀吉在给爱妾浅野氏的信中说:“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之领土纳人我之版图。”
当年的幕府将军丰臣秀吉的这种扩张野心,与绝大多数大封建领主的领土**完全雷同。
在一个封建领主军事力量强大,事实兵力无任何国内对手时,它势必不会浪费兵员,一定会发动对外的系列侵略战争。
因此,向外扩张领土成为当时日本发动对朝鲜战争的一个主要动力。
丰臣秀吉乘朝鲜李氏王朝耽于党争内斗,朝纲紊乱,决定通过武力征服朝鲜,从而取得内陆跳板,最终入侵中国,进而称霸东亚,使三国归于一统。
万历19年(1591年)6月,丰臣秀吉派出使者宗义智通告朝鲜国王宣祖李,表示他有意于次年(1592年)春天假道朝鲜进攻明国,并请多多包涵与协助。
但朝鲜因久事明朝,而知道他们居心叵测,从而很直白的拒绝。
1592年3月,做了多年对外战争准备的日本侵略者,以17万陆军和近4万海军的兵力入侵朝鲜。
4月12日,日军在釜山登陆,接着迅速占领了王京(汉城),攻陷开城,进逼平壤。
朝鲜军队无力抗衡,望风而逃,一直逃到中国境内。
日军所到之处,焚烧劫掠,仅晋州一地,军民被屠杀者6万人。
当时的朝鲜大部分国土沦陷,朝鲜人被迫向明王朝告急,请求出兵援助。
明朝以朝鲜“为我藩篱,必争之地”,决定出兵援朝。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七月,明军在史儒率领下援救平壤,当时的明军失败,史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率明军3000渡过鸭绿江驰援,结果全军覆没,祖承训仅以身免。
毕竟来寇人多势众,何况日本侵略者一路所向披靡,气势更盛。
当时的明廷大为震动,决定以宋应昌为经略,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大举援朝。
于是在筹备充足后的第二年,明军在朝鲜军队配合下,大败日军。
日军先锋小西行长慌忙率残部南逃。中朝军队乘胜南下,几乎光复了朝鲜全境。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二月,丰臣秀吉率14万大军再次侵朝。
明廷派兵部尚书邢率军驰援,在朝鲜军队的密切配合下,连败日军。
第二年,丰臣秀吉因病死去,日军人心动摇。
这年年底,中朝军队在朝鲜南海海面与日军大战,将日军几乎全部歼灭。日军发动的这次侵朝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其实日本侵略朝鲜,是当时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趋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