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传承机制



    我身处蛮族大军的核心,成为一个人人敬畏的可汗。

    但是我的视线和角度,不是在于一场敌对战役的成败,一个封建君主制度、国家事实上的灭亡。

    而是从历史的角度,一个人的视线,去看曾经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地理概况。

    去深刻的领悟铁木真他为什么要这样......

    即使是杀了我父亲的仇敌,曾经乞颜部的世敌,我都不费吹灰之力的剿灭了。

    创造和毁灭,都是一个过程。

    但是创造的过程太艰难,而毁灭一件事实,他很容易......

    所以敌人不是问题,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但要想天下人心归附,都和谐相处在这天地之间,这毕竟太难。

    我一直在困惑的只有三个问题。

    一个是诺大的蒙古帝国领土,如何管理的问题。

    再就是可汗我的位子,传递下去,领地分封下去。几个儿子是否能心平气的接受,不再争多少的问题。

    最终的一个就是,内蒙古人,会不会有诸多历史遗留,不能事实上最终解决的利益问题,导致整个帝国的分崩离析。

    这些都是问题,后面还隐藏着更多诸王,内子内战的问题。

    其实看多了人间的世态炎凉,读懂了三国、红楼此后......

    人就会把世上的权势、利益看得淡漠了。对人与人的真善美,就有了完整的定义。但是有的人看了此后,越发的疯狂了......

    我只能低调的去估计,他看书时拿倒了......有点走火入魔......

    但是世上的人,对传道之类,说法之流......都是囫囵吞枣,略有所感。

    谁会在生活当中,压力山大的工作之余,开书释卷,多近文墨,多懂人生之道理?

    这不是一个人生活习惯性的问题,是人有没有这个生活态度的问题。

    不学,则无术。

    这和:书读得多了,人就越反动......这个很荒诞的说法是决然不同的事实。

    至少,初级技工不懂得中级技工的技能,更不可能和高级技工,工程技师去比能力。

    但是我们做人,为什么不能去比各种能力?

    也许我们每个人,事实天生就没有人教唆,都可以去比各自购买的华服,比手机新款,比人家老公换了新车,......但是很少有人比自己修了多少公德,造了几级浮屠,做了多少善事,行了多少公益......这亦是什么道理?

    或许,人与人的追求不一样?于是......我懂了。

    人生观的不同,价值观则不一......

    何况,是人,都天生系不学无术,就懂得吃喝拉撒屁,如果后天不知道教化,不懂得接受善行......那么这种人事实就令人很尴尬了。

    但是真的有人活得令你扼腕叹息,有人使得你愤怒得要立刻上去直接掌掴......

    这是因为他们人品决然不一样,这和长相没有关系。

    这里面的距离就是人品。

    此刻我攻打完毕花刺子模,回军收拾西夏王朝时,面临的就是几个儿子的分封问题和和手下诸将的封地。

    没有这些,事实上蒙古大军很难有下一步的动力。

    对三十几万核心蒙古流动大军的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

    用得好,它们就是兵,是你的兄弟。

    用得不好,它们就是灾难,是一群草原流匪。使得四方百姓不得安宁......

    对蒙古大军的管理,我就是用《大扎撒》。这里没有其它的说法,也没有更多的途径。唯有王法以治军,只有苛律以束民。

    有功者赏,有过者罚。

    这才能使得国家不乱,才能使得别有用心者,不至于有非分之想。

    千户制度并不是治理国家和地方的制度,它不过是一个存在管理的一个模型。

    用人来治理地方,用法来约束臣民,这才是治国之道。

    这也是丘处机道尊给我论述的道理。

    所以我的手里并没有唐朝和宋朝的律令典籍,只有秦始皇当时统一六国的韬略。

    我喜欢嬴政的残暴治国,野蛮治军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