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雁鸣雄关
再往前走,却见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耳边传来“嘎——嘎——”的叫声。庞煖道:“大雁!”
抬头看时,头顶一群大雁,排成一字,在天上不停地盘旋。
鹖冠子道:“此即雁门山是也。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
这原来就是天下闻名的雁门关。鹖冠子继续说道:“天下九塞,雁门为首。这雁门要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胡人入侵中原,莫不从此入关。古来即有得雁门而得天下,失雁门而失中原之说。当年周朝初立,武王派其弟幸偃驻守此塞。”
前边不远山脚下有一间茅棚,墙上斜挑着一面旗子,上书一个大大的“酒”字。滕格玛道:“寡人,我肚子饿了,咱们还是先吃些东西再走吧。”
“好!”从秀容一路走来已是人困马乏,正好在此歇歇脚。
酒肆门前用木桩和草席搭着凉棚,让小二招呼喂马,我们五个人找了一个方桌坐下。旁边的一张方桌上早有三个书生模样的人正把酒吟诗。其中一个说道:“衡兄先来!”
那个衡兄谦让一番,“在下献丑了,权当抛砖引玉!”然后摇头晃脑吟道:
我所思兮在雁门,
欲往从之雪纷纷。
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
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
何为怀忧心烦惋。
好熟悉的诗句,就是想不起在哪里听到过。
两个人同时鼓掌,连叫“好句好句!”
衡兄自嘲地道,“不妥不妥,现在分明是春暖花开时节,哪有雪纷纷?还是请东山兄来一首。”
这个东山也谦让一番,沉吟片刻,吟道:
海内名关属雁门,
巍巍叠嶂壮乾坤。
北临云朔空胡幕,
南耸灵台护晋阍。
凤石岩岩休雁塔,
龙泉涌涌抱寒湓。
雄哉天造金汤险,
势压匈奴气欲吞!
其余两个鼓掌赞叹,“好一个施压匈奴气欲吞!东山兄真乃旷世奇才也!”
“献丑献丑!还是恩启兄来一首。”
第三个叫恩启的书生站起身,抱拳谦让一番,然后吟道:
百尺雄关气郁森,
驱车登览感丛生。
能兵李牧难终任,
多计刘邦仅免身。
慷慨捐躯悲继业,
从容谪戍念南星。
纷纭千古伤心事,
端绪由来封建根。
“好!”我不由跟着一起鼓掌。
侧目看时,却是三个衣着十分古怪的人,尤其后边两个人,所吟诵的分明是七律诗,我对诗词没有研究,但是觉得那个时代不可能有这么工整对仗的七律诗。尤其是第三个,叫恩启的,诗中提到的几个人名有点耳熟。李牧好像是一员大将,不知道是哪个朝代,刘邦却是汉朝的开国皇帝,继业莫非是杨家将里边的杨继业?还有这个南星,不会就是高邑东关的**星吧?
心中好奇,于是我抱拳深施一礼道:“在下鄗城王灵武,冒昧打扰,请问这位兄台,李牧、刘邦、继业、南星,不知为何许人也?”
那个叫恩启的书生脸一红,抱拳回礼道:“在下冯恩启,汗颜至极,让阁下见笑了。方才所诵之诗并非在下所做,而是某朝某代一个叫陈毅的元帅所做。诗中所提之人在下自然也不太清楚。只是知道这个南星,本姓赵,为鄗城人氏,一代廉吏,后被奸臣所害,削籍发配雁门要塞做了一名戍卒,老死在此,令人扼腕痛惜!悲哉!痛哉!呜呼哀哉!”
听到这里我的心里一禀,鄗城?**星?果然就是高邑的**星。我好像听人说他被充军发配到山西大同,原来竟然是在这雁门关上。**星可是高邑的名人,明朝吏部尚书,那可是中组部长一级的大人物,著名的东林三君之一,他一生耿直无私,廉洁奉公,不徇私情,与奸臣魏忠贤势不两立,三次被罢官,但是从不屈服。最后被发配充军,老死边关。我小时候就经常听**星的故事和传说,什么**星拔撅,**星垒花园,**星发配土地爷等等。**星还是一代大文豪,一生写了好多的诗词歌赋,可惜我属于半文盲,竟连他的一首诗也背不上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