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迎娶迟虞



    区鼠这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小村庄,却因为公元前322年赵武灵王赵雍与韩宣惠王韩康在此会盟而名垂史册,然而区鼠究竟在什么地方,到现在谁也说不清了。区鼠会盟不仅重新稳固了赵韩联盟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确定了赵武灵王迎娶韩国迟虞公主的具体时间,就是订在第二年的谷雨时节。

    韩王的猜测十分准确,张仪相魏之后,果然极力撺掇魏王与秦交好,本来魏王摄于秦国淫威,答应与秦建立友好关系,然而秦王得寸进尺,逼迫魏王依附于秦,魏王严词拒绝,秦王赢驷恼羞成怒,发兵攻魏,并迅速占领魏国的曲沃和平周。

    韩国和赵国进入一级战备,所幸年关将至,战事很快平息。秦兵并没有进一步发动进攻,紧张的局势暂时缓和下来。

    寒冬过去,春暖花开,谷雨的婚期未到,却先来了两个报丧的。一个是燕国,易王薨,其子燕哙继位。紧接着周王城也派人来报,周显王姬扁驾崩,其子姬定继位。

    眼看大婚在即,我不便亲自前往,让行人赵琪带着我的唁函前去吊唁。同时暗中派仇液潜入中山,看看墨玉有没有回洛邑为她的父王奔丧。估计墨玉并不知道他父王驾崩的消息,所以也就没有任何行动。

    燕易王的葬礼热闹隆重,与之相比,周显王的葬礼却冷冷清清,除了几个小国诸侯亲自前来参加之外,其余几个大国的国君都没有亲自到场,场面冷清寒酸,比之平民也强不了多少,周天子的威仪已经荡然无存。

    清明过后,赵雍的婚礼开始正式进入程序。按照周礼规定,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这六礼一样不能少。更为繁琐的是,登基前已经娶妻的国君,登基后不再补办婚礼,只举行册立王后的大典。登基时还没结婚则需要举行“大婚”,并册立王后和妃子。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国君都能举行这样隆重的大婚。

    六礼之中前边的程序都已经履行完毕,迎亲之前,精心挑选了一万人的迎亲队伍,因为从邯郸到韩国都城郑城有500多里,来来回回路上要耽搁十来天的时间,这样就必须提前半月出发,所以刚过清明,迎亲的队伍就浩浩荡荡出发了。前边仪仗开道,锣鼓喧天,乐声悠扬,彩旗蔽日,甚是风光气派。走到韩国边界,我只带了几名亲信大臣和300名黑衣武士,其余的人都留在边界等候。

    边界那边早有人等候,韩国相邦公众侈带了数百人接驾,然后引领我们一路开往郑城。在郑城耽误了两天,各种繁文缛节才算履行完毕,然后新娘子登上车舆,韩王和太子仓带领文武百官一直送出城门,分手之际,韩王以袖掩面,老泪纵横,万般不舍。

    太子仓道:“姊姊,姊婿,有空常回来看看!”

    我心里忽然止不住的惆怅,生在帝王之家,有时候还真的比不上寻常百姓。

    返回邯郸,但见满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家家户户门口都换上新门神,新对联,举国同庆,一片欢腾。

    大婚之礼在王城中心的龙台举行,首先进行祭祀天地和宗庙的仪式,然后册立王后。

    诏文如下:

    赵国君雍诏曰:天地畅和,阴阳调顺,万物之统也。兹有韩氏迟虞,肃雍德茂,温懿恭淑,有徽柔之质,柔明毓德,有安正之美,静正垂仪。温柔和顺,仪态端庄,聪明贤淑,乃依我赵国之礼,册立韩氏迟虞为后,与朕同体,承宗庙,母仪天下,与民更始,今朕亲授金册凤印,册后,为六宫之主。钦此。

    整个过程跟登基仪式基本相似,还是由宣诏官和颁诏官主持,金凤颁诏、云盘接诏,所不同的是,多了一道手续,将金册金宝颁发给王后,王后头戴凤冠身穿霞帔,跪受金册、金宝,吉时一到,文武百官随着仪仗吹吹打打回到王城,我和王后被送到寝宫拜天地,行大礼,大婚这才正式完成。

    多少天的劳碌辛苦终于告一段落,我勉强支撑着完成了这一系列的繁杂的礼节,送入洞房的那一刻,浑身疲惫不堪,一头便倒在床上蒙头睡去,早忘了床边还坐着一个蒙着红纱的新娘子,迟虞公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