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博弈 初现端倪。-第3/4页
索额图有太子,皇上要扶保太子,便只能舍弃他们这一方。
明珠心中亦是焦灼,比起太子的至关紧要,他一个小小的明相可算不了什么。但不到揭盅,一切还没有盖棺定论,明珠也不想现在就放弃。
他静下心来细细忖度,他一向最明白圣意,总会有什么法子
太子
太子
明珠伸手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叫过佛伦“你去把余国柱叫来。”
若是如此,倒也不是没有一线生机。
康熙十九年三月,眼见战事进入尾声,科臣余国柱突然上疏奏请,重提太子出阁一事。
索派和中立的朝臣都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不明白明珠一派为何提起此事。
不过此事对他们有利,虽觉必定有古怪,但他们总不能自己反驳自己,既已经被提起,他们自然只能跟着赞同。
玄烨这次并没有冷处理,反而很直接地答复了请奏的阁臣“皇太子现在年纪尚幼,教以读书,必须严切教训,方为有益。但出阁讲书,俱属虚文。纵使皇太子在字句或是理解上有误,众人因为大礼所限,也无人敢于匡正,反而耽误太子的功课。”
内阁以为皇太子出阁讲读是传统,大典不可废。
玄烨却认为与其遵循这些典礼虚文,耽误真正的学习,还不如他自己严加教育太子。
面对阁臣的进逼,玄烨冷冷道“前明倒是遵行典礼,但却无一精通学问的圣主。”
彼时魏象枢独对引发的浪潮未平,玄烨是绝不肯屈从于汉官的压力,以明制令太子出阁的。
此事过后不久,索额图以病解任,明珠一派权势日盛。
*
之后数年,有关东宫出阁的博弈反反复复,玄烨要么束之高阁,要么积极答复,之后杳无音讯。
三年前,朝臣再一次上疏催促,原本也没抱什么希望,没想到这次玄烨竟破天荒地没有持反对态度,反而赞同地认为太子基础已经打得不错,此时正宜讲书。
朝臣们正要高兴,明珠出列道“臣等尝思皇太子出阁典礼当举,但不便御正殿,以御别殿讲书为宜。目今文华殿尚未修建,似无讲书之所。”
玄烨点头“卿所言有理,传谕工部,命即行起造,修缮文华殿,以备太子经筵之用。”
提议的朝臣面面相觑,此事有些突然,但这事儿也是应有之义,他们无从反驳,只好等文华殿修好再说。
没想到文华殿这一修,又是整整三年过去,其间数次有人想要催促工部,都被各种理由搪塞回来。
现在万岁终于松口了
文华殿在数月之内便完成了几年都没结束的修缮工程,只待太子驾幸
毓庆宫中。
胤礽收到消息,既高兴,又忍不住紧张“叔公可还有其他话嘱咐”
来人小声道“索相道此次经筵大典对您至关紧要,殿下定要好好准备。特别是四书和尚书,万岁之前曾与朝臣夸口,道您已于四书、尚书略能成诵,还有书法,万岁爷最重书法,殿下”
胤礽心里一紧,面上却要极力保持镇定“知道了,你回去告诉叔公,这些书孤早已烂熟于心,典礼当日,定不会令汗阿玛和朝臣失望。”
“是。”
来人走后,阿宝上前“主子爷,可要传膳”
胤礽心烦意乱,不耐烦地摆手“现在吃不下,等会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