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夺体-第3/5页



项羽闻言哈哈大笑:“越王勾践,一奴隶出身的部落首领而已,即使用尽了闻所未闻的一切卑鄙手段阴谋诡计,趁吴王率大军在外,姑苏空虚,降而复叛,斩吴太子、逼吴王自尽。一时侥幸,灭了吴国后就志得意满、骄奢猖狂,自号霸主。诛贤臣,近小人,最后还不是身死后国即灭?!此等小人,何其可笑?所以,靠阴谋诡计纵能得一时之利,终究不可长久。”项羽说着睁着双目盯着席旦道:“以堂堂正正之师,行堂堂正正之事,成仁成义耳!你要我堂堂楚国王族旁支,西楚霸王却学那勾践小人,臣服于刘邦小儿?死则死矣,何必做妇人状?”

席旦闻言不由一滞,轻叹一声:“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项王啊,对你来说,你的责任是守护的是你的族人,而不是你的个人义气。苟利民族国家,其死重于泰山!为争一匹夫义气,其死则轻于鸿毛!你与刘邦争夺天下,家国天下,在你所处年代,身为西楚霸王,你的责任是守护你的楚国、你的楚人,而不是你的个人义气!一战失利就自刎乌江,你可对得起跟谁你出生入死的江东子弟?你连死都不怕,又何惧忍辱负重?保全性命以待时机,方为大丈夫!”说着,席旦看着项羽,眼神不屑又带着些怜悯:“很多时候,死亡是最简单的事,活着才是最大的痛苦。当年楚国被秦国所灭,如果没有你叔父项梁带着你隐姓埋名,避居乡野,授你武功,哪有你后来的西楚霸王?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的一蹶不振!”

说着,席旦心中默算了下时间,此时大概在两晋南北朝年间,不由有些烦躁:“按九星连珠几百年一次的时间来看,如今天下,已没有楚人、秦人或赵人、燕人之分,唯有汉人!就是打败了你的刘邦所建立的汉朝之人,哪怕汉朝如今也或许已灭亡了,可只要在这华夏之地,我们都自称汉人、华夏民族、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说到这里,席旦有些激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这具身体我更不可能让你,免得你日后一旦失败再来一次自刎乌江。你倒是痛快了,可跟随你的将士呢?被胜利者屠杀,妻女族人任人凌辱?须知此时,犯我华夏者,很可能是匈奴、鲜卑等外族!”

“那又如何?我项羽素来快意恩仇,要某低头受辱,万万不能!败就败了,有死而已!更何况,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时,某看到了麾下将士渴望息战的眼神,他们已厌倦了连年的战争,渴望着和平。既然如此,某又何必再添杀戮?”项羽说着有些不甘又有些莫名奇妙:“你为何要一直纠结于民族国家?须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若胜,则坐拥天下;若败,当然一无所有,唯死而已!”

席旦闻言,晒然一笑道:“项王啊,你可知这天下非只有我华夏一族?你可知匈奴、鲜卑、羯人等外族的残暴?须知此时,已不是你和刘邦之时华夏族内的内部之争了,此时若败,则我汉人死无葬身之地,我华夏一族将有灭族之祸!在我以为,军人的生命,其最大地意义就是守护自己的民族、国家。只有为此而死,才是有意义的重于泰山之死!”

项羽沉默片刻后幽幽说道:“罢了,口舌之争,多说无益。某不想提汉人二字,也不愿了解外族何等残暴,因为那是你的事情!”

项羽面露不舍继续说道:“如今,你已占得先手,想来也是不肯退让的。你我二人,若真的要为争这**而大动干戈,必然是两败俱伤。所以,某已决定将这肉身让给你,也愿将某之一身武技留给你,相信你做为一个后世之人,可以比某做得更好。但是,小子,你是个懂得机变之人,某给你个忠告。记住,靠一些小手段或许可以得一时之利,但做事却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去做。没有底线的人,绝不会长久。没有底线之人,他爱的只会他们自己。一旦损害到他们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背叛一切!以后用人,可要以我为鉴!”说着,项羽长叹一声:“你知道,我当年为什么不重用韩信吗?我难道不知道他是一个人才?或许你会觉得他为了实现抱负宁受胯下之辱是一个可以鼓吹的励志故事,可是在某看来,这就是一个没有原则的小人,让某如何放心将大军交给他?让他在某军中任中军大帐掌旗护卫,是为了打磨他的心性,将某之安全托付与他,难道不是信任?可他还是轻易地背叛了某。”说着,项羽大笑起来:“某料定,刘邦日后必杀韩信,因为刘邦比他更无耻更没有底线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