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章节已被锁定-第4/14页



    “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

    我们平时听到许多关于你的神异事情,看来你是该显贵的。而且,我们又经过占卜,确实没有比你更吉利的人选了。

    你看,多有意思的记载。司马迁通过第三方视角(诸父老),说明刘邦的神异故事宣传在其创业初期已经彰显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并日渐深入人心。也就是说,大家听着这样的故事,很容易就被“洗脑”了,对故事内容深信不疑;然后反过来,在强大的心理暗示下,又通过占卜等神异手段,进一步坐实了故事主角的神异之处。

    作为故事的主角,刘邦自然更加急迫地要重复自己的神异,所以我们看到,他被立为沛公后:

    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

    刘邦斩白蛇的神异事迹,在这里再次派上用场:起事的军旗用红色,因为他可是斩了白帝子的赤帝子,所以必然要崇尚红色,以使更多的人认定他就是赤帝子。如此,在故事传播与实际行事之间,又顺利建构起一个自洽的闭环,持续占据跟随者的心智。

    在秦末战争中,草根崛起的刘邦最终跟贵族出身的项羽一起,成为反秦军事阵营中的两大势力。公元前207年,秦朝傀儡统治者子婴被迫取消帝号,改称秦王。四十六天后,刘邦先于项羽攻入咸阳,秦亡。接下来的四年,是刘邦与项羽角逐天下的楚汉争霸阶段。面对累世为贵族的项羽,刘邦的出身似乎乏善可陈,于是随着楚汉相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他早年的事迹开始神化了:

    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这是说,刘邦早年喜好喝酒,常常到武负、王媪的酒肆赊酒喝,喝醉了就睡。等他睡着了,武负和王媪便看到他的上方常常有龙盘旋。二人之前也感到奇怪,只要刘邦每次留在酒肆里喝酒,酒肆的生意就特别好,顾客盈门,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事,到了年终,二人就毁掉欠据,免除了刘邦的欠债。

    故事的重点是“龙”。不管是此前的斩白蛇事迹,还是“贵不可言”的面相,此时都落实到了更加具象化的、更具权力与身份象征的龙身上。而最终,指向的是刘邦的身世: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根据《史记》这个记载,刘媪曾在水草丰满的地方休憩,梦与神遇。当时雷电交加,刘太公赶紧跑过去一看,只见上面蛟龙飞腾,于是刘媪就怀上了刘邦。

    结合刘邦自创业之初开始的自我神化进程来看,这个玄之又玄的身世,必定又是他自己编造,并极力向外宣传的。在历史上,这种神异的受孕过程,被叫做“感生神话”,也称“贞洁受孕神话”。它是关于人类始祖诞生的一种神话类型。战国、秦汉时期,关于周人始祖后稷、商族始祖契、秦人祖先大业等降世的感生神话广泛流传,成为各族人追溯先人身世的典型传说。刘邦从中得到灵感,照着相同的故事类型,伪造了自己的降生神话。

    随着刘邦在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击败项羽,建立汉王朝,“蛟龙之子”的谎话/神话便上升为整个王朝的历史记忆,代代相传。秦汉时期的人们普遍相信“帝王之生,必有怪奇,不见于物,则效与梦矣”,刘邦的成功反过来印证了他非同一般的身世,为“龙种”的历史写下了最好的真实性注脚。到这里,帝王(刘邦及其子孙)把历史神话化,民众(包括执笔的史家司马迁)则把神话历史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