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成事在公平,用人在公正
用人至公,统驭千军
经常耳闻目睹这样的现象,一个单位中有好几位领导,但是,当群众有什么矛盾或者问题出现,人们总愿意去找某几个领导去解决。问问原因,人们常常答曰:某某领导处理问题不公正,可不能找他。处事不公会引起下属的积怨,不仅给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负面影响,对管理者个人的前途也构成了隐患。用人公正,办事公平,这是当领导的基本素质。
管理者任用下属一定要公平,不可厚此薄彼、存私心。下属最忌领导偏心。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公平对待每个人的成绩,或不能公平地处理每个人的错误,实际上起到的是一种离间的作用,孤立了被你偏袒的那一部分下属。因此会导致下属之间相互猜忌,矛盾重重。群体的凝聚力就会大大降低,这显然会给你的工作设下重重障碍。
历览古今多少事,公平之心不可缺。这不仅是处事的必需,做人的起码道德,更是一个管理者搞好上下级关系、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如果办事不公平,搞邪门歪道,你部门工作就会出现偏差。
出以公心,就可能把事情处理得更公道些;而如果有私心杂念,那就难免不平,就像“木匠的斧子一边砍”了。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七十三》一书中阐述了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话:“治理国家最重要的莫过于先任用能人,但认识人才的方法,就是圣贤也难以掌握。如果求他的好坏声誉,那么,好人坏人都争相求举,善与恶就混淆不清;如果考察他的政绩和行为,那么,巧取骗诈的人就大量出现,真与假就相互遮盖。最重要的是它的根本在于要尽量地公正廉明罢了。统治者如果能够做到公正廉明,那么下级有没有才能,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没有能逃过眼睛的了。如果不公正廉明,那么考核的方法,就正好成了营私、欺骗的凭借了。”
公正廉明,是管理者用好人才的关键,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一条。尤其在今天经济大发展的环境下,管理者更应该做到公正廉明,在考察、任用人才时,一定要出以公心,坚持原则,要从全面大局出发,彻底抛弃门户之见,破除私心杂念,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出于公心选人用人,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只有这样的管理者才能任用贤人,不任人唯亲,不拉帮结派,才会用人所长而不浪费人才,才能真心为组织谋良才,才能统帅和指挥千军万马。
用人三公:公开、公正、公平
管理者在用人时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于单位来说,人才的选用一定要公开,不仅要公开人才的选择范围,而且要公开人才的任用标准。
同时管理者在任用人才时,要秉承公认的原则。有许多优秀的人才,由于长年在基层工作,最了解他们的是一线员工。正常的情况下,得到同事们认可的人才,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因此在人才的任用上,要有一定程度上的民主。当然有些时候,对于一些特殊的人才可以不采用公认原则,因为他们可能在性格上有诸多缺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彦涛陷,从而影响他在别人心目中的认同度。破格任用人才的办法只能在特殊情况下才能使用,否则会引起整个单位的动荡。
公开公正原则要求管理者以身作则。管理者任用人才的时候,一定要制定详尽的人才选拔、任用标准,并向众人昭示,自己正是靠这种标准上来的。
管理者理所当然的是集体的核心,集体事业的成败实际就是管理者事业的成败。管理者必须也应该把全身心的精力放在集体事业上,处处为这个集体考虑。在识才任人上,管理者也应出以公心,从集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仔细辨别应聘者才能,能者聘之,无才者拒之,而不管人家是你的亲戚还是密友。不过,针对不同的人采取的方法应不一样,对于亲近之人,当然不好直接回绝,应多找些借口,让对方知道你是真心的,这样既有益于集体又有益于自己的事业,同时又处理好了与亲近之人的关系,不至于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孤立的境地。这需要管理者发挥好自己的用人艺术才能。同样对那些有才能之人,只要能促进本集体的事业都应大胆地选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