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人须尽其才,才须尽其用-第4/5页
三国时,“卧龙”与“风雏”两相齐名,最初“凤雏”庞统没有得到重用,于是他带着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信去投刘备,但去后并没有把推荐信拿出来。刘备不了解庞统的才能,就把他派到耒阳当县宰,可他到任后不理政事,终日以酒作乐。有人将情况报告刘备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彦涛新进人员,尤其是年轻人,大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他们大都有在新的环境中,新的岗位上大干一场的愿望。领导如果能够利用这一点,发挥新人的潜力,其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和战略家。他一生南征北战,从一个普通的尉官直至占领欧洲大部分领土和非洲部分领土的统帅,无不得力于他手下一大批青年将军和元帅。拿破仑曾经说过:“任用年轻的将军,就等于拥有一支年轻的军队。”大胆使用青年将领,军队就是一支狮军。而所有的这些年轻的将领,都必须具有“勇气过人”“机智天才”“遵循兵法规律与自然法则”等条件。
拿破仑手下的元帅,除贝蒂埃元帅外,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请看下列如此年轻而威武的阵营。达乌,28岁,远征埃及的骑兵指挥官。马尔蒙,26岁任意大利法军炮兵司令,27岁任军长和炮兵总监,32岁任达尔马齐亚总督。苏尔特,25岁任准将,30岁晋升少将。奥什,25岁任准将,29岁任集团军司令。乌迪诺,34岁任步兵总监;拿破仑前期战功卓著,主要归功于他拥有众多年轻的将才。他彻底摒弃了门第观念,重视在军队实际作战指挥中擢升将领,由此军队所向披靡。拿破仑说:“一个优秀的将军,必须有比他更能作战的年轻将领做下属。”这句话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有一定启示的。
管理者要想充分发挥新人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要有宽宏大量的胸襟和气度,从心理上对新人表示出认同,能够察纳雅言,方能集思广益,增进工作效率,增加团队的生机和活力。
宁缺勿滥:避免滥竽充数的现象
宁缺勿滥要求管理者在用人时选用精兵良将,如果在当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宁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彦涛的聪明才智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其能力和功绩须在较长时间内才能体现出来。管理者在任人时一定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经常更换人事,这样做会适得其反,离自己所要求的目标越来越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旦确定了人选,就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其潜心研究,放手施为,反而能够作出显著成绩。举个例子,美国科学家的科研水平乃世界一流,但如果美国政府要求他们在短期内便将人类送上月球并在上边正常生活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因此而将科学家们撤职查办,那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可见,任人以专的效果明显地比经常更换好。(touwz)?(net)
北宋王安石曾特别强调任人必须“任人以专”“久于其任”。他主张一旦确定合适的人选,就让其多干几年,予其充分展示才华的时间,则“智能才力之士则得尽其智之赴功,而不患其事不终其功之不就也”。古人尚且如此,今天的领导更应理解其内涵。经常更换人事不仅对事情本身于事无补,而且会弄得人心惶惶,纪律涣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