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选准一批人,兴旺一方天

古语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人才是一个国家兴亡的关键,也是一个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

西周时代,代行天子大权的周公,权势极大,但他求贤若渴,只要有人才求见,他立即接见,哪怕他正在洗头、吃饭,也要握住头发,把嘴里的饭吐出来,去接见来人,生怕怠慢了人才。

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曹操重用人才是很著名的。在曹操的事业中正是采取了大胆启用降将之才,借他山之石以攻玉的战术,才使他在任何困境和厄运中都能化险为夷。曹操重用魏仲一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曹操最初推举魏仲为孝廉,魏仲后来却参加了叛乱,曹操把他俘获后,因重其才又委之以河内太守,致使魏仲感恩戴德,在以后管理整个河北军政大事中立下功劳。官渡之战中,曹操俘获了袁绍许多部下,曹操不仅不杀他们,还极力收揽、拉拢,甚至为他们开脱或隐藏罪过,尽量安抚。曹操和袁绍相比,二人都有称霸天下的野心,袁绍一败涂地,曹操却赢得人心而大功告成,为魏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中国***的伟大领导人***也十分尊重人才。他与科学家交朋友,拜科学家为老师,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杨振宁、李政道、周培源、茅以升、谈家桢、竺可桢等著名科学家都有较深的交往。***曾经请钱三强讲授核物理学的知识,并观看核探测仪器的实验表演;他向李四光求教:“你那个‘山字型’构造是怎么回事,你能不能给讲一讲?”李四光给他讲了在力的作用下大地形成的“山字型”构造的过程,***非常感兴趣;他多次会见钱学森,认真听取关于发展火箭和导弹的意见;他称赞茅以升“不但是科学家,而且也是文学家”。

“选准一个人,救活一个厂;选准一批人,兴旺一大片。”事业成功的背后是人才资源的配置和组合,尊重人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优良的业绩来自高素质的员工团队。管理者只有重视人才的力量,只有选拔到优秀的人才、经营好人才,才会在经营过程中收获更多的“财”“物”,才能在人才济济的今天凭借自身强大的人力资本超越竞争对手,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自己赢得一方天地。

人才观:让“良禽”择木而栖

今天的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竞争的日趋激烈,“求贤若渴”的人才观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更是重要。IBM董事长兼总裁沃森谈到人才的重要性时,这样说过:“你可以接收我的工厂,烧掉我的厂房,然而只要留下我的人,我可以重建IBM。”所以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先引进人才,而后开发人才。

管理者要选拔到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

全面的人才观

由于历史与社会的原因,不少管理者认为人才就是指技术人才,他们将企业经营中的诸多问题归根于缺乏技术人才。其实一个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企业的健康发展也需要其他人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彦涛

 《管人三绝:会选人 会用人 会带人》,牢记网址:touwz.net才的支撑,比如说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公关人才等。所以管理者不能把目光仅仅锁定在技术人才上。

合理招聘人才

不少企业招聘人才存在互相攀比的现象,你招聘一个硕士生,我就招聘来一个博士生,好像不这样,就不足以显示企业实力。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就社会而言,将造成大量的人才浪费,对企业而言,也会增加其不必要的负担。企业招聘人才应根据自身需要招聘实用人才。

创造吸引人才的各种条件

管理者应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实际条件,制定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灵活的薪酬制度,从而吸引人才。另外还可以利用福利、职位等吸引人才。人不但有物质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需求。因此,创造恰当的非物质条件,也是吸引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

运用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独立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一个企业的文化,会强烈影响一个企业对员工的根本看法,并影响该企业的领导风格、领导方式、组织结构及其关系、企业控制职能的应用方式。而这些都是企业能否有效吸引并留住人才的主要影响因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念和**,齐心协力地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而且是留住和吸引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