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孤独中走来 1-第3/3页
?吴光远 主编提醒您《哲学大师谈人生》第一时间在[头文字小#说]更新,记住[(touwz.net)]?『来[头文字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touwz)?(net)
1918年,战争结束的时候,成长为一个青年的弗洛姆却深深地陷入了重重困惑之中。这一切都使他感到不可思议,“我不明白战争是怎样发生的,我希望理解大众行为中那些非理性的因素,我热烈地渴望和平和国际间的友好往来。此外,我越来越深深地怀疑一切官方的意识形态和声明,坚信‘我们必须怀疑一切’这个论断的正确性。”慢慢地,弗洛姆开始模模糊糊感觉到,人的行为和心理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这样他就开始放弃成为一个犹太学者的愿望,逐渐地对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学说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这正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向。
3.一览众山小
(touwz)?(net)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就如同找到了知己,便如饥似渴地研究起来,他早年的经历和困惑在这里碰出了火花,在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体系中找到了答案。
他深为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所描绘的世界图景所痴迷,并为之感动。他说:
马克思和弗洛伊德都是我们时代的设计师。他们对现实的基本秩序充满了信心,并一致认为,在自然界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中,不仅是发现秘密,而且探索自然界的模式与设计也是我们的基本态度。因此,他们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最高的艺术性,最高地体现了人类渴求理解、渴求知识的需要。
通过在海德堡的学习,弗洛姆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广了,在不断吸收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学说的养料的同时,他仍没有放弃犹太法典的学习,这时的他还是一个虔诚的犹太教徒。
在阿尔弗雷德·韦伯的悉心指导下,弗洛姆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这篇论文是关于三个散居在国外的犹太人团体:圣经派教徒、哈西德派教徒和革新派教徒的社会心理结构,在当时这种研究是很新颖的。很快地,1922年他获得了海德堡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由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痴迷,1923年,弗洛姆去了慕尼黑。在慕尼黑大学,他跟随威廉·维特恩伯格专门学了一年的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经过一年的学习,他逐渐感觉到成为一个犹太教的拉比的想法,已经束缚了他对人的理解,于是他放弃了这个职业,转而成了一个精神分析师,但对宗教的热情一直保留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他又师从卡尔·兰道尔继续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后来,弗洛姆和他的老师卡尔·兰道尔以及乔治·格罗德克、海因里希·门和欧内斯特·施奈德成立了南部德国心理分析研究所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