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政治无道德 1-第3/6页



(touwz)?(net)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推理方法,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来研究社会政治问题。他把政治学当作一门实践学科,将政治和伦理区分开,把国家看作纯粹的权力组织。他的国家学说以性恶论为基础,认为人是自私的,追求权力、名誉、财富是人的本性,因此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激烈斗争,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颁布刑律,约束邪恶,建立秩序。马基雅维里谈到了二种国家形式,君主制和共和制。它们均有自身各自优势,适合不同时期,具体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国家形式去实现这种权力。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多头的统治是不好的,一个人统治是好的;西塞罗认为君主——贵族——民主三种制度中君主制最好,民主制最糟;霍布斯(ThomasHobbes,1588~1679

马基雅维里在对现实的思考中认识到,传统的道德和现实的政治是绝对不相同的,不容混淆的。针对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为了实现意大利富强,他没有向麻痹人们思想的软弱的道德支配政治求助,他认为真正有德行的君主的特征是,愿意去做必然性所命令的任何事情,以便达到目标。他宣扬自己的反神学政治论,在他看来,国家政治不受任何传统道德束缚,国家的存在就是一切。

但是,15世纪初期的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者宣称公民最高政治理想是自由,意大利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Marsilius,约1280~1343,拉丁文名马西里奥MarsigLio

“共和”源于拉丁文respublica,意指公民在家庭生活之外的公共事务领域,后来转换为公民为着共同的“善”所从事的共同事业,共和政体代表利益的公正、公平和中立性。柏拉图笔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

马基雅维里先是在佛罗伦萨共和国担任次等职位,后在索得里尼当政时期成为前者的重要助手,在国家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培养了他对共和国的眷眷深情,把他锻铸成一个共和主义者。这段生涯还使他近距离地观察共和国,为其共和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512年美第奇家族在西班牙的支持下推翻了共和国后,马基雅维里的政治生涯终结。在马基雅维里为后人留下的三部有关历史和政治的著作中,都涉及到共和思想。《史论》是马基雅维里共和思想的集中体现,可惜在国内暂没有中译本,但我们仍能靠其他著作对其原文的转述窥其一斑。马基雅维里基于自己的政治实践,在继承了以往共和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共和思想,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里也谈及了共和国。在其历史著作《佛罗伦萨史》中记述了佛罗伦萨的历史,他评点了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许多史事。

马基雅维里在政治上一生都在为追求共和制而努力。马基雅维里共和思想的基本逻辑起点和政体思想的理论基石,首先是公域与私域的界分,即公共事务和私人事务各自应有的范围,个人的行动在不超出这个界限时是自由的或被允许的。共和政体的本义是人们所从事的共同事业,但除此以外,公民还有自己的私人事务。马基雅维里对此理论的阐述是在论立法者的作用时直接切入:“公民取得名望和权势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从事公共事务,一种是通过私人事务。”这种界分确立了国家与公民对立的二元结构。

马基雅维里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去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在共和政体下公共的“善”才是重要的,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公共事务优先于个人事务。这是其共和思想的核心。其次是公民的美德。“美德”不同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来限制公民的自由以规范其行动。他认为两者应并用以实现最大的效果。尽管他强调建国者的德行对公民的榜样和示范作用,但他认为更应把公民组织起来,通过宗教和法律来向他们灌输美德,通过宗教和法律对人的整合作用来维持共和国的活力。同时他还主张用法律的强制性来规范人的行为、制约人的邪恶本性。“公民的美德起源于良好的教育,它又起源于法律,因法律使人善良。”在此,法律所导致的善良并不是指人在良心上的自觉,而是强调运用法律的强制力量来迫使人们把公共利益置于一切个人利益之上。对于各阶层间的冲突,马基雅维里从不回避,他认为共和国各阶层间的冲突能使共和国强大,有利于它的扩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