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辑 读笑话,谈生产理论



经济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论断:那些间接的或者说是迂回的生产手段,通常比直接的生产手段更有效率。

企业在订立生产目标、承接生产任务时,一定要量力而行。

个别劳动生产率低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

一个企业必须具有别人一定时间内无法替代的优势,才能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要完成生产过程中“惊险的一跳”,必须做好最后一个环节--营销。

◎赶考--笑谈“生产要素”

有一个读书人准备去赶考,他日夜发愁,那副怪模样弄得妻子莫名其妙。

她说:“瞧你那窝囊样,难道男人写文章比女人生孩子还不好受吗?”

读书人叹道:“女人生孩子比起写文章来,总还是容易些啊!”

女人又问:“为什么?”

读书人回答:“女人肚子里有孩子,总是能生下来的,而我腹中空空如也,怎么能写出文章来呢?”

趣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产要素是进行商品生产的前提条件。

笑话中的经济学:所谓生产要素(FactorsofProduction),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内容,而且这些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最早由威廉?配第提出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认为劳动和土地是价值的两个源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人的劳动作为价值的唯一源泉,其他生产要素只进行价值转移,而不产生价值增值。

现代经济学则认为,只有劳动力是无法进行生产的,也就不会产生价值增值,价值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结果。在此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又提出了全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的概念,也称“索罗余值”,用来衡量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通俗地讲,就是因为全部要素的“整合”而产生额外的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例如,在生产中投入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共计100万美元,而生产出来的总产量为150万美元。那么,这150万美元的产量是由两个方面的贡献构成的,其中100万美元是由于投入了100万美元的生产要素所引起的,其余50万美元则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如果本年度的产量比上年度增长15%,而其中要素投入量的增长为10%,则其余5%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所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

在不同阶段,生产要素的内涵有所区别,但都不可或缺。

◎初次约会--笑谈“生产可能性边界”

一个男孩即将去赴他人生的第一次约会,非常紧张,不知道到时候应该说些什么,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斯凯恩 编著于是向他的老爸讨教。老爸说:“我的儿子,有三个话题适用于此类场合:食物、家庭和哲学。”男孩去赴约了,两个人来到一家冰品店,一人要了一杯冰激凌。很长一段时间两人谁都没讲话,男孩觉得越来越紧张。最后他想起了老爸的忠告。

他问女孩:“你喜欢吃土豆煎饼吗?”女孩回答:“不!”然后是一阵沉默。

数分钟后,男孩尝试了第二个话题:“你有哥哥吗?”女孩回答:“没有。”又是一阵沉默。男孩于是决心打出他最后一张牌,他想了想,问了女孩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个哥哥的话,你觉得他会喜欢吃土豆煎饼吗?”

趣评:资源既定时,一个经济单位可以生产的不同产品产量的最大组合范围。

笑话中的经济学: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简称PPF),指在给定数量的资源下,所能够生产的最大数量的产品,在数学上表示为一道边界。边界内的点表明经济尚未达到有效生产,边界之外的点是不可达到的。反映了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在一定社会的一定时期内,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从而可以生产的产品数量也是有限的。我们知道,一国可利用的资源,按用途来说,主要用来生产资本品和消费品。由于资源总量是一定的,因此,要多生产消费品就必须减少资本品的产量。那么,一个国家如何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把有限的资本分配到消费品和资本品的生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扩大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