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药材徐长青



  在农村,一个家庭过的好坏,结婚年龄是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标准。

  一些家庭富裕的,子女在十**岁就已经结了婚。

  至于不富裕的,那就要看你自己的桃花旺不旺了,桃花旺的,碰见个家庭条件不怎么好的,彩礼还能少要点,如果不旺的话.......就像现在的杨立民,二十多岁了还没个着落。

  那时的彩礼主要有有“四大件”,缝纫机、挂钟、调频收音机、自行车。

  每个物件在当时来说都可以说是相当昂贵了,丝毫不差现在的三金。

  别的不提,就单说自行车,最牛的自行车品牌黑山、白鸽,在那时被卖到了七十块钱的高价。

  而且,普通人家想买还买不着,你得托人找关系才能换来这么一个往外送钱的机会。

  能买得起这四大件的家庭,在整个药王村凑不出一只手。

  杨立民兄弟姐妹七个,父母镐把子抡冒烟,这也才勉强凑齐老大老二的彩礼钱。

  至于三姐四姐........父母几乎一分钱彩礼也没从两个女儿身上捞着。

  要问为什么,因为他们家就是所谓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的,人家仅仅用了几块布就将媳妇娶了回去。

  六弟七妹还在上学,需要家里负担......

  所以,杨立民算是每生个好顺序,到他这里父母实在是抡不动了,只能放低标准,希望找个家庭条件不是那么好、不要求四大件的家庭。

  直到他快三十了,这才在一次出村卖草药的机会下认识了隔壁村的林秀英。

  可能真的是传说中的缘分到了,林秀英不知因为什么竟和他看对了眼,虽然对方家庭极力反对,但两人还是走到了一起,甚至一分钱彩礼都没花。

  可以说,他能捡到这么一个媳妇,真的是上天垂爱。

  .......

  “立民,家里还有点谷子穗,今天你拎着袋子去村东头压了吧。”母亲韩丽萍正在屋内洒水,见儿子醒过来后,便絮絮叨叨的说起了一天的安排。

  “知道了。”

  杨立民应了一声,将炕上的棉被卷起来放到柜盖上,走到洋井前倒了一瓢水,用力压了几下,地底下的水立马被抽了上来。

  借着断断续续的水流抹了把脸,顿时精神了不少。

  现在是初秋时节,再过两个月就是十月一秋收。

  早晚的天气凉的让人直打哆嗦,而中午的时候又晒的人冒汗。

  随手拿起挂竿上的外套,从地窖中拎出去年还剩的半袋谷子穗,杨立民向村东头走去。

  那里有台石碾子,是他们村公用的唯一一个。

  这东西当时在村里可以说是一件炙手可热的好物件,家家户户想要磨点什么东西,都得用得上它。

  凌晨五六点的时候,村东头的小路上就排起了一条长龙。

  不少村民提前排好队,地上放着一袋袋粮食,老王一家最先到,因此最先获得了石碾子的使用权。

….

    只见王家老汉推着磨盘,王老太不断向盘面上倒谷子,来回压了个九九八十一个来回,上面的谷物就全被碾成细细的粉面。

  “呵,王老太,想不到你家还有那么多余粮啊?”赵老汉吧嗒着旱烟,满眼羡慕地看着石碾子上铺的一层层玉米面。

  那时候条件极其困苦,一年到头收成的粮食够吃就不错了,能存的起余粮的家庭,任谁都得竖起一根大拇指,赞一句“会过日子”!

  王老太拿着笤帚快速地在碾盘上扫,生怕遗漏一丝的粮食,听到赵老汉的话,抹了把头上的汗笑道:“害,早年饿怕了,总想留点。”

  “况且在过几个月就到了暑九,那时候水甜,得省出点小黄米做粘豆包,好留着过冬吃。”

  一听到“粘豆包”这三个字,所有人都不自觉的咂了咂嘴。

  这可是个好东西啊!

  要说在八零年代,北方人最中意的零食就是这个粘豆包。

  那时候条件刻苦,即便有小卖部,也舍不得进去那里买一颗糖果,而这个粘豆包就是最好的替代品。

  北方冬天天气有零下三十多度,将粘豆包包好后,放进缸里,过不了几天就会冻的邦邦硬,而且上面还带着冰茬。

  有些馋嘴的孩子会偷偷从缸里拿出来,钻进被窝地时候偷偷拿出来啃上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