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安定一方,正需要仲谋和大乔-第2/4页



   那两年,孙家三兄弟,孙策,孙权,孙翊,他们就是这么里外配合。 

   孙翊带兵驻扎在吴郡周边。 

   为吴郡外围保驾护航。 

   孙权和朱治张昭等集中精力潜心治理吴郡,在乔菁菁的技术加持之下,发展壮大,为孙策积累了大量的粮食和财富。 

   孙策则带着兵马,做他最擅长的事情,进攻荆州,让刘表坐立难安,让黄祖没睡过一个好觉。 

   那一年,乔菁菁顺利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 

   孙策刚刚拿下了江夏郡,以及杀父仇人黄祖的头颅。 

   孙策带着仇人的头颅回到吴郡,在富春县老宅祭祀父亲孙坚的亡灵。 

   亲兄弟几个都在父亲的墓前烧纸祷告。 

   吴太夫人感动的抹着眼泪。 

   这回终于够了。 

   老头子泉下有知,也该瞑目了! 

   儿子们一个个都有出息,有能耐帮,你报了仇,还在这世道之中立足。 

   长房长孙孙绍满过四岁,吃五岁的饭了,已经由母亲乔菁菁请了经学大才虞番启蒙读书,认了好些字。 

   孙绍在他爷爷墓前磕头。 

   “爷爷,你就安息吧,我们一家人现在都过的很好,奶奶身体康健,胃口也好,我父亲母亲对奶奶极为孝顺。 

   我父亲母亲特别恩爱,才生了一对妹妹,那对妹妹眼睛圆溜溜的,好漂亮啊。” 

   花团锦族,烈火烹油。 

   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回到府中,大家说别后的事。 

   孙策本来没什么,他极擅长打仗,用兵神出鬼没,荆州刘表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唯一一个能打的黄祖,这回都被翘翻了。 

   再来,如今孙策行事作风沉稳了很多,不像年轻时那几年喜欢轻骑独行,冲在最前头。 

….

     孙策为着乔菁菁母子几人,想着自己身上责任重大,仍然勇猛,却多了几分小心谨慎。 

   如此,吴太夫人心中甚是欢喜。 

   “好好好,就该这样!” 

   又到了孙权,说起他代大哥治理江东的心得。 

   虽然选拔人才进行的很顺利,也确实选出了很多有用的人,都聚集在一起。 

   张昭朱治等,对这些年轻人才们冷眼观察着,有目的的培养着。 

   但还是那个问题,宗室里不服气。 

   一说到这个宗室问题。 

   孙翊就很来气。 

   他先前不是已经带兵去屯守乌程县了吗?孙暠读书老没读出个名堂,大哥肯定不能再用他。 

                大哥就把孙暠送回富春老家,让他在亲爹孙静的眼皮子底下再读几年书。 

   然后,乌程县的守卫重任完全落到了孙翊头上。 

   孙翊完全领了定武中郎将这个职位。 

   孙翊也是身经百战的人了,凭什么他一领兵上阵,那堂兄孙贲孙府,包括还有舅父吴景,还有表兄徐琨…… 

   这些人都各有各的气派,高孙翊一等似的。 

   孙翊说起来好不开心。 

   这些亲戚,惧怕的只是他大哥。 

   孙翊也没毛病,就是年轻些。 

   舅父吴景比他大30岁,堂兄两个比他大20多十来岁,论资历孙翊还差的远。 

   这些个亲戚宗室,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孙权说: 

   “所以,我建议大哥继续广纳人才,吸收外部力量,不计前嫌,不管是顾家的,陆家的,或是北方来的,我们孙家人通通接纳他们。 

   用外来势力冲淡本宗族的势力,冲淡他们的影响力。 

   当然,我们必须冷眼选拔,考察他过硬的品性。 

   像虞番和华歆这样的,放在哪里,人家都尊重他的品德。 

   也可以像大嫂培养刘基兄弟几个一样,从半大的孩子开始,把人才培养出我们需要的样子。” 

   于是,孙策又一次对孙权刮目相看。 

   兄弟几个之中,老三和他最像,有过而无不及的狂躁,又爱喝酒,不管母亲徐氏以及张昭朱治等怎么劝谏,都不管用。 

   唯有老二仲谋,深谋远虑,仁义果断,有识人之能。 

   与乔菁菁某些方面极为相似。 

   安定一方,正需要仲谋和大乔这样的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