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家中事



  此时,李家庄内。

  客堂里,寂静无声。

  每到闲暇时刻,李老夫人都会安安静静望着宅院门口。

  突然,李老夫人跪坐起身。

  “方儿,你听——外面是什么声音。是不是犹狸回来了?”

  (犹狸是李均的贱名,古人迷信,据说小孩取了贱名好养活。)

  李氏听到远处田野农户的欢呼声,情绪变得激动起来,终是联想到李均。

  “娘,你别这样,二弟他已经走了。”李均兄长李方在一旁,好声拉住她劝慰。

  “不会的,你别骗娘了,娘知道你二弟会回来的……”李老夫人恍惚摇头,眼里含泪道。

  “娘,今天天冷,容易着凉,我们就不看了,明日再看好不好?”

  开口的是一位长相清秀的女郎,约么二十多岁样貌,正是李方之妻杜氏。

  杜氏,关中杜家的一户旁支,寒门佩庶女,这状婚事倒也说得过去。

  “对啊,说不定二弟……明日就会回来。”李方也撒了一个善意谎言。

  自家阿娘的情况,他也暂时也没办法。

  在夫妻俩再三劝慰下,李老夫人终于是回了自己卧室。

  回到客堂里。

  “哎,娘也真是的,从小就对犹狸好,这下折了,我看老人也八成是疯了。”

  杜氏小坐在案桌旁,亲手为李方沏了一碗茶汤。

  “好了,芸娘,你就不要再多说了。”李方拉过她的手,温和说道。

  “本来就是,人已经没了,娘还在那不停念叨。”杜氏滋滋不减。

  倒不是她显得无情,只是人都死了,不可能总要活在过去吧。

  “哎,二弟也是代替我从军,算是救了我一命,不然我也……哎,哪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李方叹气,脸上多是懊悔,兄弟俩从小感情很好,听得一方已不在,自是难过无言。

  “犹狸这孩子的确可惜了,事已经过去就不提了,现在是主家那边。”

  “主家怎么了?”

  杜氏没好气白了他一眼:“你可是大忙人,就顾着做活,昨天主家来人了都不知道,主家这次来泾阳,据说是要收回我们庄子一半的田产。”

  李方瞪大眼睛,感到不可思议,以至于刚要喝的茶也都放下。

  “一半的田产?!收回?!”

  “嗯,他们是这样说的。”

  闻言,李方轻拍桌板,闪过一丝怒色:“田地是我们家的,他们凭什么回收?!”

  “谁知道呢,他们还有理有据,说我们家只剩你一个男丁,多余的田产自然是要上交主家。”

  “放屁,这田地的大半数是阿耶用战功得来的,要收也轮不到他们!”李方态度很是坚决道:“不给,一厘都不给。”

  杜氏:“可万一他们威胁呢?”

  “他们敢!”

  “哼,他们怎么不敢,人家在朝廷上有人,只要上下打点一通,强收了我们的田,谁敢帮我们说话。”

….

    “这……”李方一下子迟疑起来,不相信道:“朝廷上,他们不敢吧?”

  “朝廷的事,你不敢,别人不一定不敢,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哎,那你说怎么办,我们小户人家没有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反正不能交出田地。”李方不由的一阵烦躁,无力。

  杜氏却道:“所以不能就这样干坐着,得找人帮忙。”

  “找谁?”

  “阿耶生前的主公,当今唐国公,李渊!”

  这天,夫妻俩私语许久,都打定了一个主意——田地不能交!

  一日时间转眼即过。

  翌日上午,大兴。

  (大兴:隋朝有东西两都,即西都大兴东都洛阳,大兴唐时改称长安。)

  泾阳距离大兴城路程并不远,几十里行道,步行小半日即可到达。

  大兴作为大隋旧都,繁华自是不用多说,故来往这里的行人络绎不绝,

  李方驾着马车,带着一车礼物驶进了城门后,往左街行去。

  按照隋以左为尊例,国公府邸一般都修建在大兴左侧坊市。

  他此去目的地正是唐国公府。

  ……

  燕山内。

  李均几人踏遍两日风雪,攀山越岭不知已有多远。

  众人累了便停下脚,找个能躲东北寒风之地稍作歇息。

  就比如,上来百年之龄的粗树,形成的树洞最合适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