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捐赠之谜04-第2/2页



    “好事啊,镇上的教学质量比乡村好多了”胡兰兴趣地接过话头。

    “好啥呢,每天来回跑二十多里路,镇上的娃条件好补着课,成绩都好,我们这些娃每天回来还得背着个猪草背兜,去田里地里的。课都跟不上,老大芳娃拖不走了,不想读了。”爷爷说着叹了口气。

    “才十三岁不读书咋办呢?”胡兰冲口而出。

    “莫法,我也没读一句书,她又莫得妈老汉,管不了呢!”爷爷从口袋里摸出一截斑驳的铜烟竿,又扯了点作业本的纸,从口袋里扯了一小块叶子烟卷起来,一端塞进烟筒,点燃衔在嘴里。

    “送她读书那个基金会啥领导在南山市联系了个职业学校,说下个月让她去读。”爷爷吸一口,把烟竿拿到手里继续说到。

    “去省城南山市读书,基金会出钱吗?陈爷爷,您知道那个领导姓什么吗?”胡兰觉得这个决定有些荒唐。让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独自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她觉得真是不可思议。

    陈爷爷不再说话了,吧唧吧唧抽起烟来,好象非常享受烟叶带给他的快乐。陈爷爷也是苦命的人,谁没有资格去责怪他老人家,也许他认为小芳能走出山村去到省城,就意味着有希望过上好日子,而不是读书。

    胡兰觉得内心有几分悲凉,也没什么可继续聊下去。她告别祖孙三人,朝上午来的那条新修的大路走回去。心中五味杂陈,虽然通过扶贫把一些好的设施带到了乡镇,新修了公路,也多了城市农村更通畅的交流途径,把资金引到了农村,把农村的产品销到了更广阔的市场,农民过上了更富裕的生活。但是人们对待教育,和对城市的认知并没有彻底地改观,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基金会的幕后金主到底是谁,为什么会安排小芳去技校,这一切完全不仅仅是出于关注教育这一目标了,似乎是围绕资助这个人而进行的安排,这完全不符合一个正规基金会的操作逻辑了。”胡兰完全不得要领,越想越迷糊。

    她拨通了司机小李的电话,小李说他们刚好参观完另外一个养殖场,马上过来接她。

    胡兰坐在山上村囗的一把长条椅上,望着小李他们要来的那条公路发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