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捐赠之谜04



    夕阳的余晖洒在山路上,胡兰独自走在村庄的小径上,心思纷繁。她回想起早上与陈石匠的对话,他独特的养殖方式和对农村未来的深刻见解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曾经贫困的村庄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而陈石匠正是这一变革中的重要人物。

    她来到了第一个扶贫对象许小芳的家,一个十二岁的男孩正在门口玩耍。小芳的爷爷正坐在地坝上编织背兜。“陈爷爷,您好,我是胡兰,来看看你们。“胡兰走近院子时大声喊道,因为她担心小芳的爷爷听力不太好,所以声音稍微大了一些。

    其实,小芳的爷爷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头发已经全白,但身体健壮,听力和视力都非常好!胡兰下山的时候,他就已经看到了她,听到胡兰向他打招呼,他笑着站起来,卷起围裙,擦了几下手。

    胡兰把从城里买的一箱牛奶放在了客厅的方桌上,与小芳和弟弟的书包放在一起。爷爷感激地说了声“谢谢”,站在桌子旁边,有些拘谨,不知道接下该说些什么。

    “陈爷爷,您继续编吧!”胡兰自巳搬了一个凳子坐在小芳爷爷的旁边,说道:“陈爷爷,我坐在您旁边和您聊聊天。”“好啊,幺狗,给这位姐姐倒点水来,她走了远路一定口渴了。”小芳爷爷朝对门口的小男孩喊道。

    小男孩拍了拍身上的泥土,跑进屋里,不一会儿端着一个搪瓷杯小心翼翼地走向胡兰。

    “小家伙,你倒得太满了,别把姐姐烫到了!”小芳爷爷看到小孩手里的开水洒了出来,责备了他几句,然后赶紧起身从小孩手中接过水放在胡兰旁边的石头上。

    “太烫了。”小孩有点不好意思地偷偷望了一眼胡兰,两只小手在裤子上搓着,胡兰看到小孩的手心都烫红了。“痛不痛啊,都烫红了!”胡兰对着小孩说,那可爱的样子真让人心痛。“不痛”小孩怯生生地跑开,自己又去弄泥巴去了。“笨得很,搞不来事。”爷爷嘟囔着。

    胡兰环顾四周,指了指在旁边地里割草的小芳和跑出去的弟弟,问道:“他们俩多大了?”其实小芳的资料胡兰是看过的,但具体多大也不太清楚了。“大的十三了,小的六岁,大的还好,小的淘气的很,他爸在外面打工出了车祸,他们妈就跟人跑了,没有人管不太懂事。”爷爷一口气说下去,又象是在自顾自唠叨。

    小芳爷爷告诉胡兰,他们家世世代代都住在这条小河边上,修新农村时,他不愿意集中修到公路边,一是拿不出补差的钱,二是他觉得这条小河是他们家的一部分,是他们的根。他说:“这条小河见证了我们家的兴衰,我们不能离开它。”胡兰听了,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她决定要帮助这个家庭,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和幸福。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舍不得离开屋前这片开阔的河坝。河坝上没有作物,但阳光明媚,适合养鸡养猪,而且方便洗衣服、洗菜和淘猪草,用水也非常方便。有空的时候,他们还可以在河边钓一些小鲫鱼,炸着吃,外酥里嫩,是他们最喜欢的下酒菜。

    扶贫办看到他们家土墙裂开了太多的缝隙,几乎成了危房,于是将他们的老房子推倒,建起了三间砖瓦房,外墙用腻子石灰粉刷一新,还在外面搭建了一间厨房和猪圈。屋内添置了桌子、柜子和一些简单的家具,还专门引了一条管道从村里引来自来水。当祖孙三人搬进新房的时候,村里的人都过来了,有的是帮忙,有的是来看热闹,两个孩子高兴地跑来跑去。

    “小芳和弟弟在村里上学吗”

    “没有,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城里买房了,娃都去城里上好的学校了。村里就几个娃,乡村学校开不起来了,就撤了,现在全部都到镇上去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