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这就是挑衅



  汪远被祝今宵坚持己见的话怼的无话可说。

  毕竟祝今宵与那些战死的捕快们只有一面之缘。

  多是祝今宵看着三江所百姓收尸的时候瞥见那些捕快的。

  不过汪远觉得祝今宵说的有道理,一百两银子对于他们而言是巨款。

  可对于百里侯而言,那是巨款吗?

  谢家随随便便拿出一百两银子很难吗?

  按照杜相公的性子,光是打赏给一个男妓,都超过一百两银子了。

  可是二十个战死的捕快家里,五两银子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些捕快在衙门里可是没有工资的。

  像汪远这样有点本事在身的,搞诉状敲诈百姓。

  没这种本事的,多是收点保护费,比城管还要恶劣。

  要么就跟在原被告两头吃宽限钱。

  反正屁民来请青天大老爷作主,不先割肉喂青天大老爷门口的鹰犬,能见到青天大老爷吗?

  现在这些死人,家里没了进项。

  官府又不给抚恤,五两银子能让他们家里撑过一阵子。

  祝今宵却是面带笑意:“杜知县并没有直接站在谢家那头,对于我们而言,就已经是极大的助力了。

  现在他们想要掀翻田友荣的供词,麻烦大了去,尔等务必保护好证物。”

  这件事目前对祝今宵是有利的,只要知县不会轻易推翻判词,打回重审,他拖得起。

  拖的越久,对谢家名声的影响就越大。

  “三爷放心,已经安置在妥当处,咱们也不是只留了一份。”

  “走,背着银子,拿着花名册去战死兄弟们的家里。”

  “是。”

  祝今宵在外面宴请下属的时候,衙门里的人就跑回谢家报信去了。

  “爹,猪三郎被任命为会稽县典史,岂不是要骑在我们头上拉屎,张知府他是故意的吧!”

  对于儿子的疑问,谢庄倒是不觉得。

  他有点了解这个岁数大,还爱看热闹的绍兴知府张道明。

  这人典型的看热闹不嫌弃事大。

  他经常不怎么办公,去府衙外面微服走访,见到有人吵架就站在一旁乐滋滋的看。

  在谢庄看来,这种人他就有病,非得跟底下的庶民靠拢。

  一点都不像士大夫的作风,没品位。

  “会稽县是我谢家的地盘。”

  谢庄可是实打实的“黄老爷”,就算是知县也得来他家拜拜码头。

  “我记得吴成器手下的捕快死了二十人,就剩下三瓜俩枣,现在猪三郎当了典史,他也成不了气候。”

  谢庄手里捏着佛珠,稍微想了想:

  “今天早上我听人说,谢家除了肉铺还有其余铺子都开了,还有不少人去捧场了?”

  “爹,是的,绍兴府衙、山阴县衙都有吏员前去。”

  对于猪三郎的重视程度,那些吏员们自是想要混个脸熟,谁知道哪天就能用上呢。

  “呵呵,祝家欠了我们家钱,现在一文钱都不还,还想美滋滋的过日子,真是没把我谢家放在眼里。

….

    爹,这件事交给我去办,必然给景儿找回场子。”

  谢庄手里转悠佛珠的动作不停:

  “你无非就是派人去捣捣乱,他们想要安稳做生意,门都没有,他们家那块地,所有东西得姓谢才行。

  真以为猪三郎杀了几个倭寇,就能平事了?”

  “他就是妄想。”

  “嗯,想挑衅我谢家,他猪三郎还不够格。”

  “爹,那您多休息,这点小事就不牢你费心了,我去办。”

  待到一家子吃完了午饭,谢庄正在自家凉亭内享受阳光。

  他总觉得城里太闹腾了,不如乡下的豪宅园林住的舒服。

  要不是倭寇闹到绍兴府,他还不愿意搬进来住呢。

  一想到这里他就觉得得意,他让徐惟学不来浙江,先前广东贸易一圈。

  侄子徐海带着倭寇来浙江闹一圈,断了出口口子。

  此举不仅为上面的人办了事,还能让自家家资凭空多出许多,多美的事啊!

  谁知道那个猪三郎把所有倭寇全都宰了。

  一下子就变得神气起来。

  祝家不还钱,其余人家就有也想赖账的心思。

  欠债不还?

  这种歪风邪气是绝不能助长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