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归乡游子
“那僧人低垂着眼眉,脚下一条莲花径也随之生成,象是那横架苦海、直通彼岸的金桥,缓缓向那排无序乱搭的破落房屋行去。”
“而随着宗祠内的牛鬼蛇神发话,大批斗阵仔们前仆后继地向前冲去,试图拦阻僧人前行的脚步,但除了与佛韵对冲激起的细微涟漪,并不能阻挡僧人分毫,甚至在迈入金光垅罩的范围后,许多斗阵仔眼中的血色如云烟般消散,虔诚的跪在地上,全然不顾可能被后来者踩踏的风险,但只要愿意皈依之人,身上都出现一缕金光护持着。”
“就在经过你的藏身处时,僧人的脚步微顿,弯下腰将你从土堆中拉了出来,手上念珠一转,便微笑伸手请你带路,说是要见见这一位在世真佛陀,不过在这之前,僧人说自己受人委托,还有一件事要做,将僧袍一展便席地闭目养神,你也只好随着他坐在一边的土丘上。”
啥意思?唐渊心中疑惑,却也没法询问,如此又是一天过去,到了傍晚才又有了动静。
“随着那夕阳西垂,终于落回了虞渊,僧人背后的金光在源源不绝的斗阵仔们冲击下慢慢黯淡下去,你心中一阵紧张,但随着昼夜交替时分到来,东面的龙兴寺一声晚钟悠悠想起,借着那道莲径穿破暮霭,慢慢汇集在僧人的钵里,逐渐凝聚。”
在房间内,忽地也有一阵隐约的佛唱声从窗外响起,并非阴森或是诡谲,反而带着几分庄严。
唐渊走到窗前将布帘拉开,远眺不远处的一间据说是供奉观音的临水寺庙,庙边上的街区黑影重重,随着一簇火光亮起,瞬间灯火通明,手机也传来震动。
“你已见识,盂兰盆会,点火竖幡。”
“传言古时候,西传密藏庙系中有一位世尊的一位弟子唤作目连,曾以大神通找到了去世的母亲,发现她因为生前吝啬贪婪,喜爱宰杀动物烹食,以此恶业落入饿鬼道,状样凄惨。目连试图以神通化为饮食供养之,但凡有食物入口顷刻即化做火炭,无法果腹。目连尊者后向世尊询问救母之法。世尊谓其母业力深重,需得于七月十五,备盛食,行斋僧布施,以回向之。目连即遵师嘱,母亲终离苦得乐。这个传说就是盂兰盆的起源。”
“演变至今,于中元时节的水陆法会多是自七月初一开始连续举办十五日,也算是属于食谷一族的盛事之一。”
“但关于中元普渡一事起源却多有争议,此盛事涉及两位公爷的道统之争,却是不好评断,如大祭灶一方食谷者因中元公之故,多遵循安息爷之说行科仪,但西传密藏庙系和部分天师道法庙系修士却为了谋求开源和新律法,偏向亲近目连尊者、庙系学贯两家的新生派食谷者普渡公,故而其传说多有差异,围绕着诸多如普渡、安息、拔救等律法进行争夺。”
“你再次看向僧人的面庞,方才满是庄严和慈悲的面相已是消失不见,覆上了一张七窍冒火的饿鬼法相,一道隐约浮现在夜色中的大门也在其背后展开。”
“僧人见你神色大变,仍是慈祥厚重的声音从那张饿鬼面底下响起,告诉你他只是受人所讬,暂借面燃大士的法相一柱香罢了,说着便将那个铜钵递给你,里面汇聚的梵音佛唱已是凝聚为七粒生米,僧人解释道因法会仓促时日尚短,只能以最低仪轨最低要求来举行,且他需要作为仪式中枢坐镇于此,说罢便将一套仪轨口授与你。”
“你已获得,放焰口仪轨、俗术_变食真言。”
唐渊看了看其中基础款和让仪式更进一步所需的的要求,暂时放下手机,骑车便来到法会附近,在一边的准备区捐了一笔善款,向庙会义工领了一隻莲花型的水灯,沾了沾墨,“庆讚中元”四字一挥而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