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剑大会
叶青山顿了顿,待底下稍稍平静下来后,接着说道:“下面我先介绍下我们远道而来的贵客,他们分别是苏州太湖剑派顾钰顾瑾顾堂主,岳州洞庭剑派程净秋程朗程堂主,建州武夷剑派秦策秦谋之秦堂主,江州庐山剑派杨渊杨深杨长老,歙州黄山剑派张薇张长老,惠州罗浮剑派郭知仪郭长老。”叶青山一个个的介绍过去,各位长老堂主起身行礼,底下的观众也是一阵又一阵的欢呼。
竹卧雪虽然没怎么与七大剑派的人接触,但武夷剑派的秦策堂主还是有所耳闻的,毕竟他也是建州人,而秦策堂主在建州,名气可是不小的。竹卧雪想来,自己虽然不清楚,但那剑客或许知道些根底,于是凝神偷听。果不其然,青年剑客又开始侃侃而谈了。
“这几位的来头可不小啊。”青年剑客感叹道。
“仁兄,何来这一说?”
“既然兄弟感兴趣,那我便一位一位简单的介绍介绍罢了。”青年剑客这么说着,周围的人也都好奇的凑了过来,想听他如何介绍。
“首先是苏州太湖剑派顾堂主,十岁入太湖剑派,十五岁太湖剑法便已大成,二十岁于第八届试剑大会,取得第二,心有不甘,闭关十载,寻昔年的剑魁一教高下,打成平手,成为一时佳话。
而说到第八届试剑大会就不得不提洞庭剑派的程堂主了,他便是那届的剑魁,二十三岁以一招‘湘妃泪洒’险胜顾堂主后,他闯荡江湖五年,走遍天下,又隐居君山悟道,不问世事,当众人都快忘记他时,顾堂主上山切磋,才知昔年的剑魁不愧为剑魁。
再是武夷剑派的秦堂主,早年他也曾参加过试剑大会,不过那届便是第八届,所有的风头都让之前的那两位堂主出尽了,而他却没什么名气,虽然他当年名列第三。但后来他凭着一身正气,行侠义之事,而被世人所知。特别是曾经一人一剑上建州辰山,破黑虎寨,直取四当家首级而归,可谓是吾辈楷模。也正如此世人才知秦堂主比之前二人也并不逊色。”
然后是庐山剑派杨长老,他是六人中唯一没有参加过试剑大会的。他少时名声不显,连同派中人都少有知其存在的。因为他为人沉默寡言,每日在庐山瀑布下练功,却从没展现过。他之所以成名,是三十岁那年一朝悟道,一剑断水,众人才知其名。翌日,他为庐山剑法写三千真义,呈与掌门。掌门读罢,欣喜万分,当即封他长老一职,言‘庐山有潜龙,乃天兴庐山’。故世人也称其为“潜龙”。小道消息,据说掌门还想让他当副掌门,日后准备将自己的位置让给他,但杨长老以不善管事为由拒绝了。
最后便是黄山剑派张长老与罗浮剑派郭长老了,她们虽为女子,可实力一点也不输于前面四人。张长老自幼失恃失怙,独自一人上黄山拜师学武,黄山剑法学成后,觉非自己的道,便上黄山之最险峰——‘天都峰’,历经五载风霜,得悟一式剑法‘一线天’。二十五岁在第九届试剑大会与郭长老战成平手,同为剑魁。经此一战,张长老触及生死,又闭关七载,将‘一线天’升华,也就有了现在江湖上令人闻之胆寒的剑法‘死生一线’。
而能与张长老同为剑魁的郭长老,自然也不一般。她本是大家闺秀,出自书香门第,但天生对女红诗书之类的的不感兴趣,只爱青锋三尺。十二岁留下书信,自家中出走,入了罗浮。掌门爱其性情,破例收其为亲传弟子。而她也没辜负掌门对她的期待,二十二岁打遍派内弟子后,摆擂百天,问剑群英,未尝败绩。二十三岁与张长老战成平手后,亦觉剑道有所欠缺,便行走江湖,磨砺心中之剑,也留下不少传说逸事。听闻张长老悟出‘死生一线’,上山与之切磋,可惜胜负不知。但切磋后两人心心相惜,引为知己,相伴江湖,世人称之‘双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