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开源-第2/2页



    “是也不是,你可知太祖陛下制定了那些关于商人的政策。”

    朱瞻壑只是略一沉吟,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商人在穿衣方面有着明文规定,家中有一人经商,全家不可用绸、纱,只可用绢和棉布,并且承袭古制,规定商人及其后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确实如此,明太祖早期确实有抑商的政策,但是后来发现,经济发展,民众生活乃至王朝存续都离不开商业的发展。”

    “就拿农民来说,他们收获了粮食,除了交一部分赋税,留下一部分自己吃之外,还需要购买生活中的一些必需品,就比如麻布,盐之类。”

    “那这些必要品从哪里来,都是商人一家家跑腿得到,然后将之聚集起来。”

    “所以后来太祖皇帝出台了众多恤商的政策,就比如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

    “之前我也与你说了,如果让你在一张小饼和一张大饼之间选取三十而一的税率,你会选择小饼还是选择大饼。”

    朱瞻壑毫不犹豫地答道。

    “当然是大饼了。”

    “没错,现在就是重要的就是要将小饼做成大饼。”

    朱瞻壑顿时来了精神,连忙问道。

    “傅先生,那究竟如何将小饼变成大饼呢。”

    “不急,你可知市舶司。”

    “市舶司我知道,是朝廷街道外国贡使及其随缘的场所。”

    “没错,除此之外,还肩负着通商的功能,只不过这通商功能只服务于朝廷,不服务与百姓。虽然利润丰厚,但是与百姓无缘。”

    “如果有人想要做海商,但是由于朝廷禁海令的存在,又无法成为海商,那么他又该如何。”

    “难道是偷偷摸摸的出海经商。”

    “没错,那样的话无疑朝廷的赋税少了一大截,何不直接放开手脚,将民间的海禁放开。”

    “曾经有一位古人说过,如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他就铤而走险;如果百分之一百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所以说,堵不如疏。那样朝廷也可以多增加一笔赋税”

    “可是海上有着倭寇的威胁,又该如何。”

    “那就要靠我们大明朝廷了,一方面大明朝廷可以派兵出海,一方面打击倭寇,另一方面可以前往安南占城,用较低的价格换取成吨的粮食,那样大明担心百姓下海,而地无人耕种的情况也不攻自破。”

    “除此之外,你有没有想过用大明海盗对付倭寇呢。”

    朱瞻壑顿时露出一脸惊疑不定的神色。

    “用大明海盗对付倭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