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寻猪场进秦家沟-第2/2页
“那明天我们就分头行动,我和常福去城外走走,找找合适的地方。周老爹负责联系这些加盟商,没有全部交钱的催收一下,再联系之前的匠人,把各店需要更换的招牌量好尺寸,开始做起来;义潮在家里把卤肉做一下,料包我都配制好了,按照原来的步骤弄就行。”凌綯把活计分配停当,几人一齐答应。
****************
长安自古便为龙兴之地,天下形胜,虎踞龙盘。更兼周边有泾河、渭河、沣河、涝河、潏河、滈河、浐河、灞河八条河流围城而过,人称“八水绕长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描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唐中宗李显也曾有诗云,“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阊阖雄里闬,城阙壮规模。”
一大早,凌綯便和常福从附近的脚行里牵了两匹马,出了启夏门,向东南面的蓝田县方向驰去。此时已是隆冬时分,虽然还未下雪,但天气已是颇为寒冷。旁边的浐河也一改夏日的波涛汹涌,静静地如同处子一般,默默地向北流去,最后注入渭河。从远处看去,河面上升腾着一片雾气,氤氤氲氲,仿佛仙境。远处的秦岭山势连绵起伏,蜿蜿蜒蜒直到天边,山上的松柏虽没有了夏日的青翠,却依旧傲然挺立,仿佛给秦岭披上了一身仓青色的战甲。
或许是这副躯壳留存的肌肉记忆,凌綯对于骑马并没有生疏感,随着马儿的奔跑在马背上起起伏伏,倒觉得十分惬意。顺着沣河的左岸二人任由马儿慢慢跑着,路上偶有几个行人出现,或走或赶着车,与他们反向而过。
路边的田野中不时出现一行行的野草一样的东西,不过要是野草的话早应该枯黄了,凌綯放慢马速,他认出了那应该是冬小麦。在他的记忆中,唐时北方的粮食还是以粟为主,不过小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种植了。长安郊外的农业开发得还是比较早的,基本上所有的平地都被开垦成了农田。
马儿奔跑了大约多半个时辰,行了约莫三、四十里地,眼看来到了秦岭脚下,前方不远闪现出一个小村庄来,凌綯便勒住丝缰,让马慢慢走着。这个地方比较符合他的需要——靠山近水、离长安也不算太远,在唐朝还没有出现“饲料”这种东西,无论是猪、马、牛、羊,唯一的食物来源只能是各种野草。在山脚下,可以很顺利解决养猪场的原料来源;而沣河一年四季充足的水量,也能满足无论是喂猪亦或是肉食加工中对水的需要。
二人下得马来,凌綯将手中的缰绳交给常福牵着,二人走进村内。正巧,迎面走来一个老汉,看年纪得有快七十的样子,须发皆白,背着一个荆条编成的筐,手里拿着粪叉子,神态倒很悠闲,似是在拾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