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寻猪场进秦家沟
晚上,凌綯、常福、张义潮和周老汉围坐在凌綯的小屋中,开了小小的庆功宴。秋香在屋角拨弄着炭火盆,炭火烧得很旺,屋子里熏得热腾腾的。案几上摆着一盘炒豆芽、一盘醋溜白菜和一盘卤肉,两个素菜被吃得几乎精光,卤肉基本没人动。
四人都已有了几分酒意,周老汉亲自给凌綯倒上一杯酒,眼神之中满是敬佩,“我的好公子爷啊,你这真是好谋划,咱这一天就签了六十六家加盟店啊,这算算可是三千三百贯啊,我老头子一辈子甭说见,想都没想过这么多钱。”
凌綯淡淡一笑,说道:“以后这些店你还得多费心,日常配送经营统统管起来,所有这些买卖也如之前一样,算你两成股份,你看如何?”这些日子跟周老汉接触多了,凌綯发现他其实也是个很精明的买卖人,颇有些头脑,只是中年丧子之后,心灰意冷,日渐颓废。而周老汉自与凌綯合作以来,一则是生意红火,精神便有些振作;二则是感觉凌綯也并非凉薄之人,且是个作大事的,自己跟了他,不怕以后没了下场,于是便拿出十二分的力气,将买卖打理得蒸蒸日上。
听凌綯这么说,周老汉当时怔住,呆了半晌,嘴唇嗫嚅道:“这、这万万使不得的,我老汉何德何能,何德何能......”一时间,喉头有些哽咽,却不知道如何说下去。
“老爹不用再推辞了,就这么定了。”凌綯说道,“好日子还在以后呢,我替你谋算着,再过个一年半载,等咱们这生意起来,你再从老家的子侄之间挑一个忠厚的过继过来,以备以后养老送终,咱们手里有了钱,也不用看别人的白眼了。”
周老汉用袖子沾了沾眼角的泪花,重重地点点头,“我都听公子爷的,以后我这老头子一身一命,就都是公子爷的了。”
常福在一旁跟周老汉打趣道:“这以后得称呼周大掌柜的了,来,我敬周掌柜一杯酒。”
“原来就一家店,咱们还能忙得过来,可今后几十家店光凭咱们几个恐怕忙不过来吧。”张义潮却在一旁插嘴道。他本是一个武人,对这些小买卖不是太热心,只是如今无可奈何,只能寄身在凌綯处。但这些时日相处以来,他发现凌綯对河湟一带地理风物也特别熟悉,尤其说起敦煌的千佛洞更是如数家珍,仿佛亲历一样。可是河湟陷落已有百年,以凌綯不到二十岁的年纪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去过河湟的。
而有一次在闲谈中,凌綯居然说河湟未必不能收复,这使他大吃一惊,虽然每个唐人都日夜想克复河湟,但如今大唐日渐衰微,而吐蕃国力强盛,所谓收复河湟只能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可如今凌綯却给了张义潮一个希望,虽然这个希望很缥缈,但就像溺水的人想拼命抓住一根稻草一样,张义潮有时在心里想,莫非一切都上天安排的,难道解脱河湟数十万唐人的苦难就着落在此人身上么?
“光靠咱们几个肯定不行,那可是六十六家店面,每天需要的进货量很大的。”凌綯端起一杯酒,跟张义潮碰了一下,一饮而尽,说道,“明天就到城外去,觅个宽敞点的地方,最好靠山近水些,杀猪屠宰方便,洗涮起来也近便。每日里卤好了肉,赶一早送到城里各店铺也是来得及的。另外,今后光指望收购农家养的猪恐怕未必够用,要有合适的地方,咱们不妨建个养猪场。”
“养猪场?”常福张大了嘴,吃惊道:“那得养多少头啊?再说一时也长不大啊,眼下几十家店每日得需要不少的猪肉啊。”
“这里面有个时间差,能对付过去的。”凌綯想了想,慢慢道:“这几十家店面更换招牌,重新装修,都得一步步来,毕竟是免费送他们的,总不好意思催咱们吧,这样两三个月过去了。猪一般多半年出笼,除去这两三个月,中间还有四、五个月的空档期,只好远些地方收购猪了,相信长安城外这么大的地方,买几头猪总还是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